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打好两个底子:一个是语文底子,一个是做人底子。有很多家长认识到了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千方百计想让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在现实中往往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呢?
1.树立正确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新教材积极倡导“多认少写,提前阅读”的理念,正是为了把识字的认、写分开,是遵循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因为孩子记忆力好,可以多认字;而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手指肌肉尚不发达,大量抄写易导致孩子疲劳,影响健康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家长在辅导中遵循这个理念,多检查孩子的认读,少布置抄写生字等任务。对于教材中只要求会认的字,不必要让孩子抄写;对于老师布置的抄写任务,则要求在如何写好字上作辅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孩子的识字和阅读兴趣,我在孩子读一年级时经常用下面几招。圈字法:让孩子在报纸书刊中查找会认的字,并用铅笔圈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圈的字数越来越多。后来,逐步过渡到把不会认的字圈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享受到了识字的成功感,而且喜欢上了书刊。互读法:每天30分钟床头阅读。我先是读给孩子听,每天读五个故事;然后是与孩子一起读,大家各读三个;后来则让孩子读给我们听,(选用带拼音的读物,为的是巩固拼音)。在阅读过程中还穿插一些关于故事情节、知识性的、词语理解等问题,以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提问的习惯。超市学堂:上超市也是学习的好机会,因为超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在购物过程中既可以让孩子了解各种物品的作用、来历等知识,更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包装中学会认字。每次上超市,我都规定一定的购买金额让孩子自己选择商品,买回后让孩子汇报一下对这种商品的了解情况,并一起阅读说明书或外包装上的文字介绍。明知故问法:我经常故意询问孩子,那招牌上写的是什么?曹冲称象这个办法太烦了,用起重机吊起来一称不就得了?……这种故意认输法往往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老师”,他会把所知道的一股脑儿说出来。竞赛法:我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学伴与孩子展开公平竞赛,如我们经常在路上、在游玩途中比赛说成语、背古诗、词语接龙、猜谜语、讲故事。总之,家长只要做个有心人,其实时时、处处都可以引导孩子学语文,“无痕”的辅导方法比起你让孩子做练习、抄生字肯定有效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