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自己的情绪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基本情况介绍:
小A,男,小学五年级学生,懒惰,心胸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差,爱“对号入座”,爱发脾气并伴有摔东西、不理睬人等行为。
背景资料:
小A在家里是典型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再加上家庭经济情况尚可,所以全家人都对他是宠爱有加爱,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手遮天,唯我独尊。
主要行为描述:
任教小A之后,我发现他特别懒,经常不做回家作业或回家作业偷空减料。而当我批评他或者责令他补作业时,他的脸就拉得很长,脸色十分难看,眼睛还会愤怒地盯着一个地方看。更过分的是,有时候碰上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即使没有批评他,而只是一般性地讲讲,属于谈话性质,他也会自动地“对号入座”,认为老师在批评他而板起脸 孔对 老师怒目相向。碰上他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甚至会掀翻桌子,将 东西向 老师扔过来。
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小A的了解,我认为他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独生子女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的过度宠爱,使其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家里,他就像“皇帝”一样对父母长辈发号司令;而他发号的“命令”父母长辈也鲜少提出疑义或反对。长此以来,他便习惯了“统治者”的生活。因此,学校里受约束的生活就不能如他的意,发脾气也便成为“家常便饭”。
(2)性格急躁,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事后,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在当时,他则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敏感多疑。当老师并不指名批评谁时,他会认为老师是在批评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老师刚才所批评的行为也是他平时犯过的行为,只不过没有被老师发现。所以,当老师批评大家的时候,他会特别敏感,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其实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4)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环境过于宽松,给他头脑中输入的纪律观念太少。而入校以后,老师同学因为了解他的性格脾气而不大去招惹他,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助长了他嚣张的气焰。
辅导策略和实施:
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想简单的批评教育已经不起作用,只会适得其反。惟有找准心结,走进他的心里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改变他。
(1)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观。
通过与家长通电话、家访、请家长来学校等形式,我向家长指出了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危险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造成他目前性格脾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和他的父母约定,父母的话要对孩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然,孩子自以为谁都不能约束他,谁都不能管他,将无法和谐地与伙伴交往,以后也不能和谐地走向社会。父母答应,家里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再不能什么事都由着孩子了。
(2)一对一的心理交流。
为了教育小A,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首先,我努力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理解他的情绪,为他着想,以消除他对我的敌意。接着,我和他一起客观地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对不对。当孩子心情平静下来,减少对老师的敌意之后,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乱发脾气是不对的。然后,我再和他一起分析,发脾气导致的后果。当然,于他自己, 于 老师,于同学,于学校,于父母,于社会,都是不好的。承认了这个之后,我再和他一起分析,要怎样做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3)在全班开展控制情绪之类的谈话教育。
高年级小学生,心理进一步成熟。成长中的烦恼和情绪的堆积如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正确的引导,便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自从班级中小A的问题出现以后,我就利用谈话、班队课的时间,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4)加强作业、纪律的监控。
课堂上强调纪律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他是否在听,是否把老师的话听进去了。检查作业的时候,也要留意他的作业交了没有,不时问他要作业检查一下。通过这样,使他知道,老师是很“关心”他的,不能无视纪律和作业。
辅导中的问题
经过辅导,他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乱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作业他还是时常偷懒,老师稍一放松警惕,他就会钻空子不做。
辅导后的反思
(1) 要正视孩子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孩子的问题,固然有他产生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但来到学校,老师还是要按学校的“规矩”来一视同仁地要求他。否则,你若认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不去处理他,只会助长他的“特殊”意识而更加无视学校班级的纪律。当然,每个小孩的性格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
(2) 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才会跟你讲道理。
个别孩子脾气特别倔强,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对他们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讲道理讲到他们的“心坎儿”上,则能和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待事情,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及危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