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基本情况
宋某,男,小学一年级学生。留守儿童,性格外向,思维迟钝。在校非常好动,时不时的去欺负别的同学,而且屡教不改,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经常偷拿学生文具、零食和钱,是个典型的品行迷路者。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二、个案行为心理分析
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到他家家访。据了解,该生在家中由于长辈们的无比宠爱,零食不断。在刚刚进入一年级时一时不习惯,在没有零食吃的时候,上课、下课都咬铅笔,而每枝铅笔都被咬得不能写字,就连不锈钢的小尺也被咬成了锯齿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会偷拿小朋友桌子里的零食吃。慢慢地他会偷小朋友的文具和钱,并且会遍造谎言,瞒天过海。
三、个案心理辅导策略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 老师。通过家长接送孩子、家长会、电话联络等途径,在和他父母多次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其父母不要只顾上班赚钱,要多和孩子交谈,为孩子准备适当的学习用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情况。教育孩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他最喜欢的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情就成了无水的池。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是难以用真情的态度,耐心热情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面对易犯错的该生,我只有用母爱去感化,用母爱去滋润,使师生间的感情融洽、产生共鸣,达到育人的目标。如一次早读课上,班中黄宇同学的5元钱不翼而飞了。当同学们的目光都注视在该同学身上时,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又犯错误了。当时我没有大声询问他,而是悄悄地走到他面前,用关爱的口吻问他:“你今天是没有学习用品了吧?你跟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因为老师已经把你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你愿意这样吗?”他低声地回答:“愿意。”“好,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就这样,我用宽容的态度原谅了他。我相信,他不断犯错,但他也会慢慢改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