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基本情况:
贾XX ; 性别:男 ;年龄:10岁 ; 年级:三年级。该生瘦小, 经常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做事速度慢,说话声音小,胆子小,让老师很着急。
心理辅导过程:
1、 实施了个别辅导,减缓心理压力
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找该生进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他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由于对该生的理解,关心,他对我有了好感,上课举手发言积极了,胆子也大了许多。
2、 实施了交往辅导,培养自尊,自信
她长得瘦小,学习成绩不好,说话慢吞吞,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他缺乏自信,更谈不上自尊.这次在交往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帮助他恢复自信,培养自尊。
三(2)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李XX是我们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一般,有时不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字迹马虎。他是家中的独生子,可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长辈的宝贝。不愿意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玩耍,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玩。
二、心理辅导过程:
1.与他交朋友。由于父母离异,跟着长辈生活,因此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他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在家从不参加劳动,也不愿意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自理能力弱,过分依赖父母。因此我教他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如何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鼓励同学多与他交往,玩耍。得到朋友的关爱是他的最大需求。因此,我不仅鼓励他主动以友好的态度邀请同学们玩耍,更说服班干部们带头,发动同学们拿出爱心,轮流与他谈心,一起学习、做游戏。使他能在宽松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愿意和我玩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消除他对同学们的陌生感和隔阂。
3.家校协同辅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任务。”我在辅导他的过程中,与他的爷爷奶奶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使他对学习的兴趣、对同学友好态度能保持更长的时间。当他在学习和行为上取得进步时,我会及时告诉家长,对他进行表扬,这更增强了他对我的信任及将正确行为坚持下来的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