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幸福团圆吉祥年
发布时间:2009-02-1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guanhuaying

                 

文本框: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除夕与守岁

我国农历最后一天叫除日,当晚叫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亦即交替的意思:“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清晨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吃了团年饭后,全家老小聚在一起,终夜不眠,送旧岁,迎新春,这就是“守岁”,守岁时,主妇们还要炒些花生、米花或其他油炸食物。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

年糕的来历

我国民间春节有吃年糕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大败越兵,以乘胜攻入越都会稽。夫差自以为解决了后顾之忧,便从此骄傲自满,放松了警惕。相国伍子胥却看清了越王勾践的复仇决心,为此忧心忡忡。后来吴王为了称霸中原,令伍子胥筑新城,城建好后吴王大摆宴席庆贺,独伍子胥闷闷不乐,嘱咐随从:我死后,如国破民饥,往城门下掘地三尺可得食。后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吴国也为越王所灭。城中断炊,几个吴国老兵想起伍子胥的嘱咐,急忙在城门处掘开地面,才发现城墙砖非泥土所制,乃用糯米磨粉制成,于是尽数拆出散发给饥民。以后,当地人民为纪念忧国爱民的伍子胥,每逢春节便用糯米粉加水做成小长方块,上锅蒸熟而食,称为年糕。

 

为何倒贴“”字

新春佳节,贴“福”字是为了驱穷神。然而,人们总喜欢将“福”字倒贴于大门或居室的墙壁上,这是为何呢﹖传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的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吩咐家丁将其贴于王府大门和库房等处。没想到一家丁不识字,竟将“福”字倒贴于大门之上。恭亲王福晋见后十分气恼,正想发作,大管家却灵机一动,立即跪倒陈述:“恭亲王寿高福大,新年将至,大福果真到(倒)了,此乃吉庆之兆也”福晋一听,不由得转怒为喜,于是赏赐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后来,这倒贴“福”字之举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流传至今。

 

春 节 的 故 事

春节就是农历的新年,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春节成为社会风俗始于汉朝。民间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下面我给同学们讲几个关于春节的故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