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五课 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产生环境危机意识、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所在地的水源污染;各种绿色标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发出了什么倡议?(为云南灾区捐水的活动倡议)你们怎么响应的?有谁分析了出现这种灾害的深层次原因了吗?(是环境破坏造成的灾害)
是啊,我们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最后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应。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做绿色的小卫士,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变垃圾为资源”
1、展现几个课文开头的几个场景。
引导大家回忆是否亲身经历这种场景,“审判垃圾”,引发思考:你对乱放垃圾的感受?乱放垃圾有哪些危害?谁应该对此负责?错不在垃圾本身。
2、垃圾产自何处?每个家庭都是一条“盛产”垃圾的生产线。你家一天生产多少垃圾?填写统计表。
垃圾真的是废物吗?做垃圾分解小实验(三天后课堂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废弃物分解了?哪些还没有分解?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学习一则小资料。
认识垃圾回收的标记;
“为学校的垃圾分类”;
三、“污染源的包围圈”
1、“惨痛的教训”
通过日本、中国一些事例来呈现。
2、你知道水污染还能造成哪些危害吗?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3、“你知道吗?”
生活污水超过工业废水。
4、理解“垂钓”漫画
看到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
补充一些地方出现的下酸雨等状况。
5、说说身边的污染
在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污染?造成了哪些危害?(注意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冲突)
完成相关作业。
四、谈感受
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交流后的感受。
教后思考:上课开始从和同学们谈清明假期开展了些家庭活动开始,引导同学们感知这个季节春意盎然,非常适宜外出踏青,再感受我们现在的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行为,然后自然导入学习,学生很投入。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解小实验的发现
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废弃物分解了?哪些还没有分解?
二、“破了的生命网”
1、游戏:编织生命网
作专门准备后单独进行。
2、人们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哪些?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
3、小资料。
三、“拯救地球有办法”
1、老师先展示一些环保宣传资料,短片。
2、学生写出环保提示语。
3、展示各种绿色标记。
知道优先选购绿色产品
4、“小小情报员”(课后完成)
5、拯救地球的小事例
交流后建议近期班内展览。
6、小结:拯救地球靠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建议近期进行一次绿色展览。
教后反思:从交流回家分解实验感受开始本课,有部分同学没回去试,但从其他同学的发现中再次感受到垃圾乱放危害很多,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开始。在让同学写出环保提示语的同时,立刻利用教育技术网上查找一些经典的环保提示语供同学们学习;在引导学生要从自身做起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时,适时组织大家学习分类的有关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还要有后续的活动支撑,刚好和学校争创市绿色学校的规划中部分活动一致,所以就和班队活动整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到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等一系列的环保活动中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