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梦中的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想像创造”领域的一个内容,关于梦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想像空间,利用这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进行丰富的联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梦的追忆、对梦的描绘,从而达到对梦的科学理解,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联想和幻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由对梦的描绘引发对美好梦境的追忆,并对梦有较为科学的理解。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的过程中,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美好梦想。
(3)情意目标:从欣赏的角度去面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多方面地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对梦的追忆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永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畅谈自己的梦想,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作品力求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同时真切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师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综合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
教师配乐讲述《南柯一梦》的故事,由故事引入课题:梦中的我。
二、启发思考:
你做过哪些奇怪的梦?梦中的你又是怎样一个形象?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三、分组讨论:
畅谈梦想,把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发他们的联想与回忆勾画出离奇的梦、幼稚的梦,充满雄心壮志的梦……
四、观察方法:
教师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边说边画,意在让学生 通过 老师的演示,掌握构图形式和表现方法,并能大胆地作画。(教师播放音乐。)
五、应用创作:
边放音乐边画出自己在梦里的样子,再配上奇异的梦幻背景,教师及时将好的构思、构图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六、作业展评:
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评奖 (佳作奖、进步奖、创新奖)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七、拓展延伸:
收集名人故事,了解名人小时候的梦想,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实践要求:画出自己难忘的梦境,注意构图,画大,色彩要饱满厚重。
教学反思:
学生的差距很大,好的学生能够把自己所想的,完全完美的表现出来。而有一些学生他是想得到,而画不出。我分析了一些原因,这些学生大多都是缺乏自信的,他们历来就是不会画,能力弱,我觉得还是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觉得对于他们,可以要求他们参考别人的作品,对别人的作品进行重组,然后教师在教给他们构图或是上色的技巧,慢慢地树立他们绘画的信心。敢画是前提,但是也要以方法和技巧为前提。
每课一得:
我觉得示范要细化,如何用线,如何上色……都要想学生讲明,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