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水粉颜料、小纸
生:课本、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抹布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尝试
颜料:预先将五种颜色都挤入调色盘中,每种颜色一个格子,注意不要太多。
水粉笔:使用之前入水浸泡,调色之前用抹布吸掉多余的水。蘸不同颜色之前要将水粉笔洗干净,保持调色盘中的颜料的干净。
调色:用水粉色调颜色,注意不要调的时间太久,只要两三下即可。
差不多的颜色可以在一个格子中调色,节省调色盘的空间。
着色:在每一课作业纸下垫旧报纸。
用笔:水粉笔在手中要灵活使用,侧画则是细线,反之则是粗线。基本笔法有摆、扫、点等,
二 、练习、观察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互动一下,一起来做个小魔术。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水粉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有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三、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四、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作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五、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提醒学生加黑颜料时,必须少量少量的加;本身颜色较亮的选择黑色作渐变,本身颜色较暗的颜色,选择白色作渐变)
六、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学生练习:
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七、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 评出“最佳效果奖”。
2. 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八、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明度:色彩明亮的程度。
2. 明度渐变: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者是白,使它有序的排列,形成了渐变。
3. 能够鉴别同种色相的明度程度。例如:柠檬黄与中黄
4. 能够鉴别不同色相的明暗程度。例如:黄与紫,红与蓝 蓝与黑 ……(每一种纯色都有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5. 体会色彩渐变给人带来的节奏感和纵深感。
6. 能够用色彩渐变的知识创作一幅作品。
1) 水分适中,用色饱满。
2) 渐变节奏适中,色彩的渐变是一种逐渐的变化,不能过于缓慢,也不能过于跳跃。(尤其在用黑色做渐变时,一定要强调黑色的用量,一开始黑色的加入一定要少。)
第二课时
教师准备:白纸若干
学生准备:水粉工具等
一、复习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作业评价
根据上一次学生的作业,提出哪些作业是渐变过于缓慢,或是哪些作业是过于跳跃。提出改进意见。
三、再次练习
趣味练习:宝葫芦会发光、宝石发光、日出或日落……
教学反思:
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明度渐变的方法,把握了渐变的节奏。但是仍有小部分学生,渐变的节奏过于缓慢,也有过快的,体现在用黑色做渐变时,节奏过快,虽有示范,也有强调,但也有多数情况发生。我想,第一节课的渐变练习,只是一种尝试。学生也需要尝试,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学生就总结了经验。所以,我觉得,让学生二次尝试非常的重要。另外,学生的作业本的整洁,也需要强调说明,很多学生还没有等作业干,就上交了,结果是面目全非。
每课一得:注意细节,关注细节。有些教学难点,是可以通过比较观察,对比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