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10-20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1-18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王红霞

11、我做的动物明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熟悉的动物明星,激发绘画兴趣,  

2、并认识角色造型特征,临摹喜爱的动物明星。  

二、教学难点  

欣赏与临摹;人物造型;服饰设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  

本课精选了中外动物明星都是我们熟悉的好朋友,这么多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真够热闹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美美地饱览这些动物明星多姿的风采。这些动物明星有中国的、外国的,有表现人物的,也有表现动物的,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明星?  

2、学生简述以前看过的动画片名、主角等。  

3、这些动画片中的故事选自中外名著,这些故事感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中国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具有嫉恶如仇、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品质)、《三个和尚》(寓意集体要有协作精神)、外国的《白雪公主》(歌颂善良纯洁、遣责贪婪凶残)等,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学习某些动物明星优秀品质。  

(二)欣赏课本动物明星形象,了解认识明星形象特点。  

1、欣赏课本动物明星,了解片名、明星名字。  

2、认识动物明星形象特点及性格特点。  

(三)用基本形概括动物明星。  

1、启发学生用基本形概括动物明星。  

说说动物明星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然后概括出各部分特征(一般以椭圆为主),从整体入手,然后分析各部分大小比例及高低位置。(举一例具体分析)  

2、学生用基本形画出几个喜爱的动物明星形象。  

a.动物色彩一般具有简明、鲜艳、夸张的特点,留白也是一种手法。  

b.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1、作业评价  

a.学生将绘制好的动物明星剪下(轮廓外留一条白边)贴到黑板上的“动物明星图”中。  

2、学生讲解自己作品的性格特征。  

3、教师对学生作品形象、比例、色彩略作点评。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泥工动物的制作方法:a用牙签插接作品的各个部分 b当泥工作品发生断裂,可用水粉笔蘸泥浆粘接。  

2 中国古代民间常常用动物的形象装饰屋顶,以求辟邪保平安。  

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废旧材料的剪贴,根据讨论的结果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使之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联想能力,动手能力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而在其中,教师的示范也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示范及欣赏是今后教学的重点。  

   

   

   

   

   

   

   

   

   

   

   

   

   

   

   

   

   

   

   

   

   

   

   

   

   

   

   

   

   

   

   

   

   

12、分分合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3、通过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4、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2、难点: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  

2、教具准备: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  

3、教学器材:液晶投影、实物投影、电脑。  

4、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课,初步感受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二、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三、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四、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五、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游戏展示: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六、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二、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三、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四、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五、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六、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七、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你来试试看!选择几何形(                     …… )首先分解(用铅笔在几何形画草图,接着剪,再拼,最后贴)看谁想得巧,想得妙!争取做得简单又巧妙,剪下的每块都要派上用处,不要重叠。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省优质资源送教下乡的光盘。课的一开始就利用了flash动画还原了用几何形拼组后的形象,有趣的房子、太阳等原来是用梯形、圆形、三角形变成的,学生一下子对课内容产生了兴趣。教师的示范揭示了本课的课题《分分合合》,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能给课题增色不少,帮助更好地解决了重、难点,但教师不要忘了在光盘上完课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创作还要做及时的指导,不能忽视小的技法的讲授。如何快速地得到两个圆,怎么安排位置才能达到节省纸张的目的等,都不能忽视这些小问题。  

   

   

   

   

   

   

   

   

   

   

   

   

   

   

   

   

   

   

   

   

   

   

   

   

   

   

   

   

   

   

   

   

   

   

13、亲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体验亲昵成功的喜悦。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亲昵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亲昵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亲昵”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  

(1) 绘画作品:  

(a) 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 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 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 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  

(c) 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亲昵”。它不仅是一座现实生活中的,而是想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五、小结  

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简单介绍。  

2、布置下一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一部分是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来表现的,鼓励学生用立体的手法来表现。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亲昵”,并画出周围的环境。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3、大胆展开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综合各种工具表现,鼓励学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  

2、自己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亲昵》是一件雕塑作品,它是由挪威雕塑家维格兰德创作的。快去看看吧!在第29页。  

2、实践操作:用画笔或其他工具材料表现亲昵的模样。可以是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亲昵。注意构图与色彩的搭配。  

教学反思:  

 学生的潜能是惊人的,只要设法让他们潜心绘画,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会完成的相当的精彩。作为老师,我想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重燃学生对绘画的信心,激发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本课我主要教给学生线条的处理方法,如疏密、长短、黑白虚实的对比等等,重在让学生获得绘画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14《天外来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讨论UFO的神秘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太空的兴趣和科学愿望。  

2 运用范图,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试画的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影视作品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 UFO 的神秘现象,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联想,运用组合、添加、综合的方法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外星人。  

三、教学准备:  

课件  拼贴材料   卡通小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晚上仰望过天空吗?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那你们想近距离去看看这些星星吗?今天, 王 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瞧瞧。(视频,九大行星)  

刚刚我们遨游了美丽的太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银河系又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而我们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在我们地球上,有些什么呢?我们地球上有人、动物、植物等美好的事物,而其它星球上又有些什么呢?  

外星人长什么样呢?我们谁也没有见够见过,今天我们就来当当小小预言家,一起猜猜“天外来客”的模样。(板书课题)  

二、      交流、讨论  

1 师:小朋友们,你来猜猜看,天外来客长什么样呢?  

2 师:那科学家或是电影制作人猜出的天外来客又是什么样呢?  

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外星人的资料和图片,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炫耀自己的成果呀?今天, 王 老师就给你这样的机会,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呢?  

3 师:听完小朋友的介绍,王老师感到这些天外来客真是太神奇了,那这些神奇的天外来客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对天外来客的相貌进行大揭秘。  

( 王 老师这儿有四张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的照片,当然都是人们猜想出来的,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观察它们的头部?你觉得它们的头像些什么呢?那身体呢?四肢呢?)  

小过渡:通过我们的观察,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天外来客的头、身体、四肢都从哪来的呢?对了天外来客的身体各部分都来源于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的一部分。  

4 王老师也从动物、植物、人取来了一部分,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把它们拼成一个天外来客的形象呢?谁来试试看?  

三、      操作实践  

小朋友们,觉得有趣吗?想自己试试吗?待会儿就让你们一展伸手。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图片,就看你们敢不敢打散这些小零件,重新拼出新奇的天外来客形象。  

我们来看一下拼贴要求:  

12-3人合作完成拼贴画  

2、可在拼贴画上进行添画  

3、大胆想象,造型奇特  

过渡: 王 老师不光可以用拼贴的方式来考验你们的胆量,我还想用绘画的方式来考验你们的胆量。我这儿还搜集了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想看吗?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小朋友画得怎么样?想和他们来个比赛吗?想战胜他们吗? 那王 老师透露一些战胜他们的小妙招,想知道吗?仔细听好了。  

课件出示绘画要求:  

1 个人单独把你想象中的天外来客相貌画出来。  

2 从地球上的生命启发,大胆想象组合,创造新奇形象。  

3 你的天外来客有特异功能吗?  

4 可画单独的天外来客,也可画多个天外来客。  

5 构图饱满,用笔大胆,造型新颖。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选择拼贴的方式参加比赛,也可以选择绘画的方式参加比赛,多少小朋友准备用拼贴的方式参加比赛的?有多少小朋友用绘画的方式参加比赛的?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四、      作业展评  

今天,我们把天外来客请进了课堂,既然是客人,我们就要尽尽地主之仪,让他们在地球上多玩几天!瞧, 王 老师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小屋。接下来就要看小朋友如何为自己的小客人找住处了!如果你认为你的客人长得特别比较恐怖,就让他住恐怖屋;如果你认为你觉得你的客人长得很可爱,就让他住进可爱小屋……如果你认为你的小客人,既不恐怖,也不可爱,功能也不惊人,造型也不奇特,就让他住进“另类小屋”,想好要让自己的小客人住哪了吗?现在就为你的客人找住处吧!  

教师总结:今天,大部分小朋友创造的天外来客都非常不错,有的是形象可爱,有的是长相恐怖,还有的是造型奇特,总之是各有特点,但还有少部分作品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画得太小,构图不合理等,希望这些小朋友今后多加注意,争取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五、      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绘画、拼贴的形式创造了天外来客的形象,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创造天外来客的形象吗?一起来看看!  

在刚才展示的各种创作方式中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请小朋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下一节课上我们继续创作天外来客。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生命离不开空气、水和适当的温度。外星球的生命也是这样。科学家在不断探索太阳系里有没有另外的生命,我们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有人类的知音。  

2 实践操作:画想象中的天外来客的模样。天外来客身体各部分来源于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以它们为原型,创造一个天外来客的形象,构思大胆,可以想象它的功能,也可添画外太空的动、植物。  

要求:造型奇特,构思新颖,画面饱满,构图合理。  

教学反思:  

 学生的作业效果很不错。起初,学生会出现不该画,拘谨,画太小的问题。一次我提出了具体要画多大的要求:“纸有多大,就画多大。”结果,学生创作的天外来客的形象饱满,色彩丰富。  

我还就学生的作业专门开了一个评价会,将如何评价他人作品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构图,以及评价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还要不断地强调和巩固。  

15、小泥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三、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一千年前,苏州、无锡就出现了彩塑泥玩具。后来又出现了更精彩的戏曲泥人,不但扮装讲究,色彩漂亮,而且神气活现,真是绝了!快去欣赏一下吧,在书上第32-37页。  

2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小泥人?是无锡的,是苏州的,还是徐州的呢?  

3 小泥人的制作过程:捏泥胚-----阴干-----砂光-----上色  

砂光:用细砂纸将泥胚表面砂光滑。  

上色小秘诀: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鞋子最后。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4 让小泥人变得生动!只要将头和身体的姿势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把四肢的动作稍作调整就行了。  

5 民间艺人做小泥人时,一般先将泥胎做好后,涂上白底色,然后勾墨,再上其他颜色。  

6 《闹春》、《孙悟空》是清代无锡惠山的彩塑作品。去瞧瞧吧,在书上第37页。《妞妞进城》是清代河南彩塑。  

7 在戏曲脸谱中,关羽是红脸、曹操是白脸、张飞是黑脸。  

教学反思: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之多,技艺之精让人惊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有的已在艺术舞台上消失,有的也即将失传。如果有一天,我们孩子再也见不到这些精美的艺术,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啊!教师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一现象引起它们的注意,让学生参与到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中,让孩子成为学习者,传播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自己该做的事。  

   

   

   

   

   

   

   

   

   

   

   

   

   

   

   

   

   

   

   

   

   

16对称美,秩序美  

一、           教学目标  

学习对称与秩序的基础知识,寻找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          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称美与秩序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对称与秩序的基本知识,并用各种方法表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盘  

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彩色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记事的时候,父母 和 老师要我们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吗?买东西排队要有秩序,行人在马路上行走也需要秩序,教室里的桌椅板凳也需要有秩序。相信同学们都知道秩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其实秩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二、提出秩序,感受秩序  

1、同学们觉得画面中这些不规则图形漂亮吗?肯定有很多同学都认为它不漂亮,但老师依然可以以这些图形为基础来变一变。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现在的画面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展示排列好后的图片。)很显然,当这些图形重新排列之后,画面看上去要整齐许多,也舒服很多。所以秩序还可以让杂乱无章的画面变的整齐美观。  

2、细心的同学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运用这样的事例,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生活中排列整齐的自行车,还有整齐的阅兵队伍,整齐的树林,还有一栋栋相似的楼房。还有许多在新华书店排列整齐的书本……  

3、当事物依照一定的规律井然有序的排列就形成了秩序。世界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遵循规律便能显示美的一面。因此,有序也是一种美。  

4、除了我们生活中拥有秩序的美,其实,大自然也是一位顶级的艺术家。同学们能在画面中找出有秩序美的地方吗?我们来看看蝴蝶翅膀的花纹,排列整齐的树木,向日葵的花瓣,彩虹颜色的排列,这些都是我们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秩序美。同学们有没有在刚才的画面中发现他们共同的规律。他们都是对称的,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秩序中的对称美。  

三、分析讨论  

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知道这幅画面中有哪些对称形式吗?蝴蝶的花纹左右完全一样,可以折叠重合,他具有左右获上下对称的特点,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镜面对称。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对称。平移对称是对称中的重要形式,当画面中的竹节平行移动到一定的间隔,图形完全重复的时候,这就叫做平移对称。  

一朵非常漂亮的雪花,其中一片雪花和其他的一模一样,如果老师将雪花的位置旋转一下,发现雪花的位置完全一样,也就是当圆形的事物旋转以后,形状位置保持不变,变称之为旋转对称。看来,对称还真是不简单。  

2、接写来,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的互动游戏,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画面中三幅图片和下面的对称名称哪一副是与之相对应的呢?(试一试)  

四、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接下来,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一个对称美的作品出来。(教师演示)  

1、左后对称作品2、旋转对称作品  

刚才我们用剪的方法,那我们还可以用拓印、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图形  

学生做一做。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你们所喜欢的对称作品出来。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最美观最漂亮。  

五、课后拓展  

人们把对称美运用到了生活中,比如说地毯的纹样,宝塔的设计以及服装的花纹,甚至是喷泉的布局还有剪纸……都有对称美在。在我们的文字中也有对称的规律“从”、“林”、“全”、“品”或者文学作品中也用到了对称,还有对联的形式,这些都有着对称所不可磨灭的功劳。  

秩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更加美丽,二秩序中的对称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精彩。  

板书设计: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你能区分镜面对称、旋转对称和平移对称吗?  

2 对称: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  

3 秩序: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  

4 对称美和秩序美,是大自然的伟大设计,它使复杂纷繁的世界,避免了杂乱无序。  

5 看看例图和我们身边的事物,再找找对称美和秩序美的例子。区分对称和秩序,书上38-39页。  

6 操作实践:剪出对称的作品;选择最感兴趣的对称或有秩序的景物描绘出来。  

教学反思:  

说起来,这一种美学规律要让小学生掌握是比较困难的事。但我们教师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案的。  

我从这位教师的身上学到了以下几点。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出“秩序”的概念。利用精彩的动画来出示秩序的不同种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镜面对称、旋转对称和平移对称。学生的作业方式利用剪纸的方式,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  

但是我认为教师也应该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学生的难题。  

   

   

   

   

   

   

   

   

   

   

   

17、剪纸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剪刀等工具进行剪纸;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进行剪纸。  

三、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剪刀、刻刀、铅笔、尺、彩色纸、固体胶、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呢?对,他们在剪贴窗花呢!窗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在节日期间,用剪纸剪出各种花草、动物、人物,贴在窗上的叫做窗花,贴在门上的叫门签,用作喜庆的叫做喜花,唐代诗人李商隐“缕金作胜传荆诉,剪彩为人起晋风。”也记载了剪纸的历史。每逢春节、端午等节日时或出嫁、生子、寿辰是人们都用红纸剪出各种花样,装饰在门、窗上,增加祥瑞喜庆的气氛。中国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像烂漫的山花飘香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妙的剪纸世界吧!  

二、欣赏感知  

1、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各具特色的窗花剪纸。这几幅是象征吉祥喜庆的窗花剪纸。这几幅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风俗剪纸。人物动态栩栩如生。你们看,这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他们好像在说:“2008,北京欢迎您!”  

2、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下面请同学看看这两幅剪纸作品,左边的是陕北剪纸作品,右边的是江苏剪纸作品。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师小结:这两幅剪纸作品纹样相连,造型生动。不同之处在于陕北剪纸风格拙朴豪放,单纯简练。江苏剪纸华丽工整,秀丽玲珑。现在各地区的艺人也在相互交流,也在取长补短。  

3、总之,我国民间剪纸意识有以下几个特点:简练概括,夸张传神;善用比喻,寓意谐音;构思大胆,幽默取巧;富于装饰,应物赋形。  

4、你们看,这位剪纸艺人剪的百蝶图就寓意着长寿与无敌。  

5、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剪纸,他们都是由最基本的花纹组成的,如半圆,月牙,锯齿等花纹。  

二、教师示范  

1、下面,老师就用剪刀和大红纸利用最基本的纹样来剪一个同学们都熟悉的纹样。教师示范蝴蝶剪纸。  

2、学生试着剪一个蝴蝶剪纸。  

3、刚才同学们剪的蝴蝶真精彩,好像在花丛中飞舞呢!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幅剪纸,这些剪纸叫做团花。你们看,花纹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学们也要学习他们的团结精神,那么就什么困难就能战胜。团花围绕一个中心,通过折叠剪出花纹。花样富于变化,而且简便易学。团花作品用于装饰教室,家庭,都会非常出效果。  

4、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副牡丹花的团花作品。盛开的花瓣透出喜庆的气氛。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剪出来的呢!下面老师就教给大家如何剪出这样一个团花。  

5、教师示范团花的剪法  

6、学生剪一剪团花。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剪纸的悠久历史,也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剪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剪纸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剪纸的方法:阴剪、阳剪、阴阳混剪。书上第40页。  

阴剪:剪去轮廓线,或剪去形象以内的纸,留下大块空白,与未剪的纸形成虚实的对比。  

阳剪:剪去形象轮廓线内外的纸,只留下造型的线,或只剪去形象以外的部分,留下影子般的形象。  

阴阳混剪:综合阴剪和阳剪的方法。  

2 剪纸一般不能断,形成了它特有的味儿。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  

3 剪纸艺术在我国晋代已经形成;唐代剪纸已经广泛用于美化日常生活;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剪纸的艺人;明清以来,全国各地发展出了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剪纸是我们民间艺术的奇葩。  

4 刻纸也是民间剪纸的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有时候光盘教学也不符合实际,例如这里将学生创作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剪出蝴蝶,另一类是剪出团花,学生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因此,我就让学生剪一剪蝴蝶。团花作为课后拓展部分。  

教师课的设计应该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指出。帮助学生解决。学有一小部分学生感到蝴蝶的外形有些难表现,我就试着在黑白上多画几只,让他自行设计并变化。  

另外,在课堂上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例如废纸不乱丢,不大声说话等等。一些细节也要注意起来。  

   

   

   

   

   

   

   

   

   

18、皮影戏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观看皮影戏、欣赏皮影作品,了解皮影戏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领域:尝试用透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先分解、再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  

教学难点:影偶关节部位的固定于连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剪刀、针线、锥子等  

学生准备:塑料文件夹、透明的的塑料盒、剪刀、彩色笔、油画棒、针线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手影”游戏导入,简述光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影子游戏的兴趣。  

二、认识皮影戏  

1、介绍皮影戏。  

2、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古代皮影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欣赏。  

三、欣赏皮影戏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古代皮影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欣赏。  

小结皮影戏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巩固剪纸的表现方法。  

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教师示范一件影偶的绘画制作过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教师讲解皮影戏的操作及表演方法。  

带上作品参加“皮影戏”的表演,学生自述创作体会及学习收获。师生互评,找出优缺点。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大约宋代,我们城市就有了皮影戏艺术,十三世纪后传到国外。皮影戏的形式是受了民间剪纸的启发,最初用厚纸雕刻,后来用驴皮、牛羊皮剪制成四肢会动的人物、动物“演员”,与音乐、唱腔、灯光和操纵技巧等组合成综合艺术效果。  

2 了解皮影戏是怎么做出来的。看书第44页。  

3 剪出来的演员,来唱一台大戏,多么华丽,多么神奇,原来都是驴皮羊皮,这说得就是皮影戏。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大约宋代,我们城市就有了皮影戏艺术,十三世纪后传到国外。皮影戏的形式是受了民间剪纸的启发,最初用厚纸雕刻,后来用驴皮、牛羊皮剪制成四肢会动的人物、动物“演员”,与音乐、唱腔、灯光和操纵技巧等组合成综合艺术效果。  

2、了解皮影戏是怎么做出来的。看书第44页。  

3、剪出来的演员,来唱一台大戏,多么华丽,多么神奇,原来都是驴皮羊皮,这说得就是皮影戏  

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皮影作为傀儡戏的一种,同木偶戏一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木偶的操作活动一般都在幕后,皮影戏更是依靠灯光映于帷幕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观看台前精彩的皮影演出时,常常会对皮影艺人在幕后操作影偶的活动感到神秘而好奇。教学中,玩中学,玩中悟,丰富学生的直觉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益的提高。  

   

   

   

   

   

   

   

   

   

   

   

   

   

   

   

   

   

   

   

   

   

   

   

19、摸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触觉、造型能力。  

3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  

布袋或黑色马夹袋若干、各种物品(如雨伞、牙刷、笔、杯子……)黏土等。  

四、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2、师生问好,交流情感。  

二、 导入新课  

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杯子、铅笔盒、胶水瓶、圆珠笔 、水彩笔……),都藏在了这几个礼盒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会是些什么呢?我要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先不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将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看看谁做的最成功,我就将这些礼物送给他。”  

2 学生上台摸物背形。(做好后站在讲台后。)  

要求:学生上台摸物时不能让他看到袋子中的物品。  

其余学生在座位上揉泥和泥,感受泥性。(音乐停止全班坐好。)  

3 学生评奖,获奖学生上来领奖。  

4 师:“要想拿到这个礼物,还必须再过了以下一关才行,请你说说你手中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说出来这个礼物才能属于你。”  

5 学生回答,可以请求同学帮助。  

6 师给予学生奖励。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摸物背形的本领。”  

7 板书课题《摸物背形》  

三、 讲授新课  

1 摸物:只凭触觉去感受物体的形状及细节。  

背形:将感受到的形象捏制出来或画出来。  

2 学生游戏:“摸物报名”。  

游戏规则:A、同桌之间进行。先由一位同学闭上眼睛。B、然后另一位给他摸各种物品。C、摸物者快速地说出物品名称。说对一个名称得一分,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成为摸物冠军。(先由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同桌之间进行,音乐声停则游戏结束。)  

3 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师:“全部摸对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摸出袋子里的物品是什么,那么你们摸物的经验是什么呢?  

4 获奖同学说说背形的经验。  

师:“如果不给你们看袋子里的东西,只是摸了一下,你能不能把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呢?”   

5 师小结,讲讲注意点。  

A 摸物时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  

B 先摸大轮廓,再感觉细部环节。(板书:细节)  

C 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 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 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进行表现。  

四、 学生作业  

1 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中的物品。  

2 背形:学生进行捏制或绘画。  

3 调整:在完成前可以再摸物一次,最后调整完成。  

4 学生互相打分。  

五、 教师总结  

1 优秀作品展示,表扬进步学生。  

2 自评及互评。(可以请学生带上作品上台评讲)  

A 自评:1、我捏制的作品是:-----------  

2、我觉得我的作品:------------(好、一般、很糟糕)  

3、我的作品可以得:------ABCD  

B 互评:1、你认为同桌的作品-----------可以得-------  

2、他得分的理由是-----------------------  

姓名-------------  

3、师:“今天这节课有趣吗?我们大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而且还训练了视觉和触觉,从你们的作品来看,进步可真大!老师希望你们喜欢这节课,更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多锻炼,多捏些泥塑,使你们的感觉变的更敏锐!  

教学反思:  

对于新鲜的事物,孩子从小就有触摸的习惯。《摸物背形》这一课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触觉系统,授课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神秘和好奇中,在拿拿和摸摸中,感知事物的外形、大小、材质。通过多次的触摸活动,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做出整体的判断和评价。摸物背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事物,提升空间思维能力,使记忆力和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20、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  

2、会利用剪刀、胶水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  

3、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出各种造型、色彩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案。  

教学难点: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能够动手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手提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特色的手提袋的图片、手提袋实物、教学范图,多媒体课件等;剪刀、刻刀、纸、废旧材料等。  

学生准备:彩色笔、彩色纸、剪刀、废旧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一个手提袋)小朋友们觉得它好看吗?知不知道它叫什么?  

2、播放视频,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录像,小朋友们想看吗?播放手提袋展销会的录像片断。  

启发思考;在刚才录像片中你看到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各种各样的手提袋);这些手提袋你都见过吗?好不好看?  

3、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款漂亮的手提袋呢?好!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手提袋!  

板书课题: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二、发展阶段。  

1、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并出示课件图片。  

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你知道最早的手段袋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手提袋有什么用途吗?(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启发学生联想、回忆。  

再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回答老师的问题:你的家里有没有手提袋?能不能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手提袋?你知道的手提袋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  

2、出示课件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手提袋,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手提袋图片。  

你刚刚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手提袋?你觉得这些手提袋漂亮吗?  

你觉得它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师生互动。  

启发学生想像,学生讨论。大家准备设计么样子的手提袋?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独特?(创意、图形、色彩和造型)  

启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样的创意?你要在手提袋上设计什么图形?你准备用什么颜色?怎样搭配?什么样子的造型比较新颖?  

教师活动。老师也想设计一款漂亮的手提袋;出示未装饰的手提袋半成品;教师演示。  

构思:想想能够在手得袋上设计什第样的图案和花纹。  

设计:用勾线笔在手提袋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制作:将装饰好的手提袋半成品粘贴牢固。  

那么,一款独具特色的手提袋好了?(出示成品范作)  

4、启发学生想像思考。说一说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子的手提袋  

5、学生活动(作业,老师辅导)  

布置作业。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设计一款你们自已喜欢的手提袋,好吗?看谁做得最漂亮,想法也最特别!  

作业要求:对半成品的手提袋进行图案设计;作品新颖、独物,富有想像力;制作精细,色彩艳丽。  

辅导重点:选择制作较好的作品展示,启发别的同学。  

6、总结评价  

学生自评:你能介绍一下自已设计的手提袋吗?  

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一款手提袋?为什么喜欢?  

三、教学拓展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为自已的手提袋设计了一款最漂亮的图案款式,大家做得都非常和好!你们想不想也来举行一个自已的手提袋都展示出来呢?那么,老师就布置大家回去再设计一些属于自已风格的手提袋,在下一节美术课上我们就来搞一个手提袋展销会!  

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这种开放式的氛围,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研究和发现问题,这样的课学生很乐意去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联想和创造思维。课堂上能使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