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装饰瓶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设计装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装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瓶子面具、示范作品、手工材料、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瓶子、手工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并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 许 老师请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小客人,大家想不想见到他?(想)那么,就请小朋友们现在把眼睛闭上,等 许 老师数到三,才能睁开哦。(一、二、三)
老师戴上瓶子面具:“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一只饮料瓶子,我就是 许 老师请来的神秘的小客人。本来,我装了满满一罐子饮料,生活在超市里的货架上。小主人将我买回来,我就来到了这个新家。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装饰品(教师出示装饰品的幻灯片),可漂亮了。我正高兴着呢,小主人喝完饮料,嘭的一声,将我扔进了家里的垃圾筒。哎,差点儿没把我给闷死。幸好,小主人的妈妈把我给救出来啦。可是,听说,过几天她要将我卖给收废品的老爷爷。我可不愿意啊。咦,要是我也能变成一件装饰品,就能在小主人的家里住下来啦!”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废旧瓶子多不多?(多)你觉得,他们能不能变成装饰品(老师同时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装饰瓶》)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使废旧瓶子成为装饰瓶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我们可以使用毛线、彩纸、豆子、米、水粉颜料、即时贴等材料对瓶子进行装饰,既可以从里面进行装饰,也可以从外面进行装饰。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装饰瓶作品和校友的作品,开拓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维。
4、展示教师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三、学生做作业,教师指导。
作业:每人利用废旧瓶子,配合其它材料,制作一个装饰瓶。
四、学生作业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五、课后拓展
课后思考,除了废旧瓶子,我们还可以利用美术技巧,使哪些东西变废为宝。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注意商店里各种瓶子的不同形状和装饰方法。仔细想想,我该怎样装饰瓶子呢?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先画在草稿纸上。
2、 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装饰瓶子。把大家做的装饰瓶挂在墙壁上或摆放在桌上,用来美化教室或家庭环境。
3、 小窍门:用乳胶或快干胶粘贴,会比较牢固。可以先在塑料瓶或玻璃瓶上涂些肥皂水,再在上面画画就比较容易了。
4、 《陶瓶》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第29页。
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培养学生设计、实践,创作意识是有益的。学生根据生活中事物进行感悟、理解,对装饰瓶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创作个性。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装饰的方法不能要求过高,放手让他们设计制作,这样有益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凸现学生的个性和风格。
12、画画虾和蟹;13、做做虾和蟹;14大家一起来想象
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虾和蟹的简单知识。学会多角度观察虾和蟹,从而感知虾和蟹的外形特点。
操作目标: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尝试用点、线、面来描绘虾和蟹奇特的相貌及动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多角度的观察虾和蟹,掌握用点、线、面描绘虾和蟹的技法。
三、 教学难点
多角度的表现虾和蟹;细节表现及动态表现。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龙虾、毛蟹、玻璃水槽若干;课件、白纸、炭笔等
学生准备:橡皮、铅笔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虾和蟹图片)
生:龙虾和螃蟹
师:现在,可正是螃蟹上市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虾和蟹。(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虾和蟹吗?都见过哪些虾和蟹呢?
生:简单交流
二、 初识虾和蟹
1、 虾和蟹是非常亲密的一家人,都属于节肢动物门。
2、 他们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更多的虾和蟹呀?
3、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虾和蟹的世界吧!
4、 欣赏各种各样的虾和蟹。
三、 观察虾和蟹
过渡:虾和蟹的种类真的是太多了,就让我们从最熟悉的说起。今天, 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虾和蟹,想不想瞧瞧?
生:想
1、 观察龙虾的外形、颜色、神态
师:不过,我有个要求。观察要求:观察虾或蟹的外形、颜色、神态。(板书:外形、颜色、神态)
友情提醒:不要用手去碰虾和蟹,要注意安全。
师:明白了吗?那就掀开塑料袋,开始观察吧!
生:各小组观察。
师:(调好视频展台)参与学生的观察活动。
师:哪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观察结果?
2、 教师示范
学生边汇报,教师相应的示范。(实物投影)
师:你先来说什么?龙虾,外形怎么样?颜色呢?神态呢?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要补充的?
螃蟹,外形怎么样?颜色呢?神态呢?有没有哪个小组要补充的?
3、 局部观察龙虾的细节
过渡:刚才我们从整体上观察了虾和蟹的外形、颜色和神态,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更多的细节呢? 身体上有什么,脚上又有些什么呢?……
师:让我们把眼睛擦擦亮,再去看看吧!(调好视频展台)
生:再次观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教师相应的做出示范 。
过渡:还有很多的小细节需要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原来,虾和蟹的细节,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 王 老师不得不承认,你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得都很仔细。
四、 欣赏感知
王 老师还给虾、蟹们拍了写真集,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虾和蟹的富有动态,从多种不同角度观察的图片,并伴有背景音乐。)
五、 学生创作
过渡:看了这么多虾和蟹,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画呀!
1、 学生试画 要求:(任选虾和蟹,试着画一画;先画外形,再画小细节,并画出神态。)快拿出笔来试一试吧!
2、 师生穿插点评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么样?(画得很像,把神态都画出来了;线条很流畅;细节表现很精彩……)
3、 展示同龄学生作品
师:今天, 王 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想不想看?
生:想
师: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身体上的线画得这么粗?这个小朋友是画得哪个角度?这个又是从哪个角度画的?这两只螃蟹观察的角度一样吗?
生:交流
师:瞧,这些小龙虾多有趣呀!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换几个角度多画几只不同动态的虾和蟹,或者还可以给你的作品加上一些背景。(课件出示要求)赶快动手画一画吧!
六、 交流评价
1、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
这么多的虾和蟹,可以给他们举办个舞会了!(张贴“舞会”字样)
A那在这个舞会中,你认为谁是最闪亮的明星!为什么?(2-3)
B这个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角度画的?你认为自己画得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其他同学认为呢?有没有要提些建议的?(2-3)
七、 课后拓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铅笔画了虾和蟹,其实,上了颜色后的虾和蟹,也有另一番魅力呢!(课件出示)
大画家齐白石用水墨画的形式去表现虾和蟹,多么有情趣呀!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虾和蟹吗?
不光你们喜欢,老奶奶们也喜欢,她们还编了一首童谣呢!你们听!(视频播放螃蟹歌)小朋友,们可以跟着哼一哼,打节拍。
小朋友们,今天开心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学生把玩 体会形体
小心触玩,体会形体;把虾和蟹放在盘子里,让学生用手小心触玩,感觉、理解它们的基本形体,给下面塑形提供基础。
二、形式范作,领会技法
教师出示多件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虾和蟹,引发学生找到塑形的办法。把作品分发给每组,研究作品所采用的技法,但不能死搬硬套。
三、分组制作,探索研究
根据学生制作的喜好,教师把学生分成泥塑组,纸工组、拼接组。让小组学生在一起相互研究、探索、互相帮助,共同制作有情趣的虾和蟹。
四、游戏评价,课后拓展
教师举办“虾蟹节”,进行角色游戏。让学生协作商人和顾客来买卖虾和蟹,对于被购买人的作品给予表扬。课后安排学生把“太空虾和蟹”的作品进行“深加工”,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课时
一、情趣导入 营造氛围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多个太空星球,举办“ 奇思妙想太空虾蟹大比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欣赏范作,激发情趣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来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虾和蟹的奇妙形象。学生在欣赏中,涌动着创作欲望,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情趣。
三、自由想象 大胆创作
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虾和蟹表现出来,教师激励学生大胆创作,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善于表现的方法和手段,与同组同学相互探讨,创作有趣的作品。
四、趣味展示,多维评价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参加“天空虾蟹大比武”,进行“作品比武”演说,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理解。
五、课后拓展,系列创作
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自己作品的基础上编故事,并能够创作一系列的画面。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第12课 画画虾和蟹
1、 龙虾和蟹类在恐龙时代就出现了,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五千万年前的巨虾化石。它身长 两米 ,长有尖锐的牙齿,能咬碎坚硬的东西。可惜,它们和恐龙一起绝灭了。
2、 透过透明塑料袋或玻璃容器,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虾和蟹,选择你觉得有意思的角度去画它们奇特的外貌,可以换几个角度多画几只。
第13课 做做虾和蟹
1、 用黏土和其他材料做虾和蟹,表现它们饿外貌特征和神气。可以参照真实的虾和蟹做,也可以夸张和想象。
第14课 大家一起来想象
1、 想象一下独特的虾和蟹的形象,编一个小童话,并把它画出来。可以画得可怕,也可以画得可爱。富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反思:
本课时片级公开课,本人精心制作了课件和设计了教案,首先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也是很不错的。但就我自己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方说教师在作业要求中“换几个角度多画几只不同动态的虾和蟹,或者还可以给你的作品加上一些背景。”而很少或几乎没有学生做到多角度的描绘,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另外,有其他老师提到 ,后二次欣赏应适当调整位置,让学生先欣赏同龄人作品,明确感受到它们多角度,让后让学生尝试画。二是要换大盆,让螃蟹爬起来,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动态,捕捉各种角度。
总之,公开课下来,也让我收获不少,但在这里提醒下自己,要记得重新整理设计才行。
15、 自然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仔细观察自然现象或欣赏声像、图文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形式美感,并认知自然现象的两面性,即作用于反作用与人类,从而启发学生绘制色彩鲜艳、富有震撼力的各种自然现象的画面。
2、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然现象与生活、环保紧密联系,配养用艺术表现自然之美的能力。
3、促进学生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地行为习惯,实现自然科学知识与美术教学的渗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各式各样的自然现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能明确某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的造福或危害,从而感受自然力量的震撼,发现自然现象的形式美,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加以表现。
教学难点:用自己擅长的手法描绘某一自然现象,创造性的表现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听声音(录音机播放下雨打雷的声音)
师提问:听!是什么声音呀?(学生回答)
2、对了!是夏天的雷雨声。“下雨”、“打雷”是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下雪,龙卷风,……
3、揭题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美妙神奇的自然现象。
二、发展阶段
1、了解了大自然,你就会知道——大自然就像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感情。就像打雷好像是大自然在发怒,请大家来想一想:大自然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学生回答)
(下雨、闪电、彩虹、晚霞、下雪、流星雨、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起风)
2、欣赏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开心时候的模样:
(1)雪花 冬天,大自然象个淘气的孩子,将空气中水和冷空气紧紧拥抱在一起开心地奔跑着,跑到了大地上形成了雪。世界万物都染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你们看它美吗?
(2)彩虹 弯弯的彩虹象是一座架在天空中的七彩桥。我们能在这美丽的彩虹桥上走一走,那该多好呀!就可以看到空中飘着的一朵朵白云,像“万花筒”一样,美丽极了。
(3)流星雨 大自然开心的时候,喜欢四处游荡。这会又演变成一场流星雨从天而降。它轻盈的从天边划过,忽明忽暗的。发出灿烂又夺目的光,静寂的夜由于他的出现显得分外有生机。
3、大自然高兴的时候很美。可是,它也会有伤心的时候——出示范图:
①、雨天
你们看!大自然伤心地哭了,越哭越伤心,雨点都变成怎样了?
像帘子、像一颗颗透明无瑕的珍珠。一片白茫茫的雨帘中,密集的雨柱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向大地冲去。落在地上飞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
②、风
大自然伤心地时候,唉声叹气的。它这一叹阿,吹动了田园的小草,吹动了湖边的柳枝。吹落了马路边的树叶,吹起了飘逸的裙摆。
③、闪电 大自然难过生气地时候。它用闪电的光束将天空劈成了两半。安静的夜一下子苏醒了过来。
4、大自然难过了会落泪会叹气,一旦发怒起来,更不得了!它在发怒时有多恐怖?让我们来看看。
(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
(1)、火山爆发 大自然生气了,滚烫的岩浆从火山口像焰火一样喷发出来。推倒了附近的大树,推倒了山上的森林。冷却后变成火山灰,又成了肥沃土地的原料。
(2)、龙卷风 他肆意的在天空中怒吼着,盘旋着,妄想把整个世界都卷到半空中。
(3)、海啸 终于,大自然发怒了。它卷起层层巨浪,推倒了人们的房屋,淹没了人们的家园。
5、无论大自然是在高兴、伤心还是发怒,它都会展现出一种不同的美,由此可见,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有心的小朋友就善于捕捉各种大自然的美,不信?让我们赶快翻开书本看一看吧,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善变的大自然的!
三、创作阶段
1、看了这么多自然现象,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来尝试一下了。看看老师怎么来表现自然现象的好不好?
教师示范表现《流星雨》
(1)、用蓝色的卡纸做背景
(2)、用烟盒纸做流星
(3)、用树叶和水彩笔制成地面的景物。
2、老师用废旧的材料很简单的就创造出一幅奇特的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也已经有了金点子。
(1)、看看我们身边的材料,它的样子像我们前面自然现象里的什么?
(2)、你准备画什么?用什么材料?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表现自然现象的内容)
1、创意的组合
2、准确地表现
3、丰富的表情
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肯定会创作出非常美的作品来。
4、学生作业
完成之后,你还可以给你的作品取一个有趣的、好听的名字。
(四)、作业点评阶段
请学生上展台点评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请同学进行点评。
(五)、课后拓展阶段
地球像人一样,有丰富的表情。你们最喜欢地球什么样的表情?只有我们善待地球,征做环保小卫士。地球才会有愉快的心情。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地球。留住地球的美丽,好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你常留意各种自然现象吗?从影视、图片中看到自然造成的灾难,你的心会被震撼吗?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会引起你的好奇心吗?选一种自然现象,将它描绘出来。
教学反思:
大量的打雷、闪电、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视频和图片冲击着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深深的被吸引住了。这让我明白美术课是视觉的艺术,教师上好美术课,必须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心动”阶段已经有了,那如何转化成行动呢? 于是 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龙卷风的绘画技能,我觉得从学生的作业上来看,学生对这一技能还没能真正的掌握,这离不开现场老师的重复强调与指导吧。美术课的示范除了创作表现的示范外,还有一种是纯粹是技能技法的示范,这可以运用到今后的美术课中。
16、叶子片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叶子。
2、技能目标:通过运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装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运用变化后的叶子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各种叶子的外形、颜色等特点,运用各种造型要素和手段,进行变化、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点、线、面三要素进行装饰。
三、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课本中学生作品、教师自己设计的作品及其他)
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政平小学的校园那真是相当的美丽,每个到过政小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校园里树木葱茏,景色真美。这些花草树木的叶子你们仔细观察过吗?它们都有哪些形状?(圆形、针形、椭圆形……)
示枫叶:掌形。银杏叶:扇形。竹叶:条形。还有椭圆形,心形。(出示各种叶子)
刚刚我们了解到了叶子的不同形状,关于叶子,你还知道哪些呢?
二、观察讨论
1、小组讨论
不同叶片的颜色怎样?感受一下不同叶子的光滑、毛糙和软硬。凑近去看看,在叶子里藏着哪些秘密?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1、学生交流
三、教师示范
过渡:我们一起了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玩个小游戏了。
1、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变化过程
王 老师这儿有一片树叶,这样的形状,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转一下呢?再添上一片,又像什么呢?如果我在画上几笔,再用剪刀修剪一下,是不是更像了呢!
2、接下来就轮到我们小朋友来试一试了。
学生尝试在桌子上摆一摆。
四、欣赏感知
今天, 王 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想不想看那!
过渡: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作品,是不是有些想法了呢!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叶子来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创作出一幅新奇的作品来,好不好。
五、学生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六、收拾整理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叶子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新鲜。
2、 仔细比较不同叶片的外形、色彩、叶脉,感觉叶子的光滑、毛糙和软硬,用鼻子闻闻叶子的气味。你观察过叶子从发芽到长成再枯萎的全过程吗?可以画画各种叶子,也可以搜集落叶,吧薄纸覆在上面,用铅笔细细磨印,或者将水粉色涂在叶子上去印制图样。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叶子的外形、颜色、纹理,随即教师示范用各种叶子来表演魔术,示范中,解决了技法问题,如转一转、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然后让孩子来初步尝试,再去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我想,学生在摆树叶的过程中,构图安排不合理也是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偌大的一张白纸,而形象却非常小,在今后的教学中,构图意识也是必须强调的。
17、老人和儿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方法。老人和儿童
3、感受用土表现老人和儿童与画面表现的人物之间不同的美。
4、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老人和儿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黏土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江苏版美术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老人和儿童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欣赏黏土作品。
2、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三、讨论、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
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学生作业
1、努力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的稚嫩。
3、做出他们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五、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4、学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六、小结
1、展评作品。
2、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向幼芽一样稚嫩。朝阳、晚霞各有各的灿烂,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
2、 《老人和儿童》是挪威雕塑家维格兰德的作品。
3、 观察老人和儿童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上台模仿老人和儿童的动作,神态和腔调。画出或制作出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我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一是绝大数的学生表现的是儿童,极少数学生表现老人。二是学生表现的儿童都是缺乏动感。我在想,出现这样两个现象的原因,可能学生本身自己就是儿童,了解儿童,也愿意去表现儿童,可能也由于老人的特征难以把握,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人物动态的确是较难把握,但如果能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作品的感觉就会生动不少,人物动态教学应该重视起来,而重视欣赏,重视示范是很好的策略。
18、漂亮的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灯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提高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提高儿童对灯的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友谊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收集制作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展示灯的功能性,突出灯的装饰性。大胆想象,根据材料特点,表现灯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灯的制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设计灯时要展示她们的魅力,突出个性。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温习功课时,是谁给我们带来光明?是灯!它是夜晚盛开的鲜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灯。
板书:漂亮的灯。
二、讲授新课
1、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它是生活用品,也是环境艺术品。由最初单一的照明功能发展到指示功能。(如红绿灯等)家居装饰功能、环境亮化功能等。
灯的种类繁多,有古代的走马灯,煤油灯到现在的日光灯、台灯、吊灯等,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来补充一下?
(学生回答)
很好,刚才我们已经说出许多灯的类别,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中的灯,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各种灯的不同结构,不同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古代的灯造型复杂,装饰性强,灯芯是用蜡烛做的。现在的灯造型优美,色彩丰富,有时代特色。
2、灯一般由灯罩、灯管、灯座、灯泡、开关、电线等部件组成。
3、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们的结构,现在我们结合图片一起来研究一下灯的造型美。
看一下这个台灯,它的外形既像一只啄木鸟,又像一只鱼鹰,形状很奇特。颜色很鲜艳,非常好看。想一想当我们在桌前学习时,就好像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陪伴在我身边这就是我们古代鸟形青铜灯。
4、古代的灯都如此美丽,现在的灯造型各异,功能也繁多。我们对灯的结构、功能、色彩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我们画起来也比较的容易。
5、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家的灯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介绍)
三、布置作业)
我们在画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画灯前要仔细观察灯的外形。
2、外形画好之后,在对一些部位进行细化,加上电线、开关。
3、画好还可以上色了。
4、我们还可以适当的添加背景,这样我们灯就完成了。
四、评价
作 业 设 计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灯。
2、适当添加背景。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走马灯是古代江南一种观赏用的花灯。灯中的轮子上贴有人骑马的剪纸,点上蜡烛后空气流动,骑着马的小人就会动起来了。
2、 参观灯具商店,讨论等的形状、色彩、功能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灯?用各种方法描绘你最喜欢的灯。
教学反思:
美术课是视觉的艺术,教师是要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欲望。在课的开始老师就带领学生去领略优美的夜景,感受灯的美,接着又进入了室内,去了解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灯。欣赏中去理解等的构造及各种造型。
接着去解决如何画的问题,想一想,画一画,添一添,教给学生构思的习惯,只是灯的构造没能突出强调,以至于学生在创作时,灯不像灯,我觉得应该再强调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