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纸版画
教学目标:
1、纸版画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纸版画。
3、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纸版画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剪刀、色彩等等。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的潜能。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的作品。
二、介绍版画的方法。
1、什么是版画。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版画,版画有什么特点?
2、介绍版画的表现方法。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的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现肌理就不一样,做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下产生阴刻的效果。纸版画
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
3、感受纸版画的材料。
4、引导学生讨论,好的版画作品要达到哪些标准。
三、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构思,引导学动手制作。相机指导学生制作。
四、学生自我总结,课外拓展。
7、藏书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藏书票作品,了解藏书票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藏书票2、尝试用纸版画的方法制作造型新颖、藏书票别致的藏书票的作品。
3、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藏书票。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藏书票,要有简洁、精美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制作底版时,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书。看看,图书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藏书票?藏书票有多大?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在制作底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画面要简洁大方。
2、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3、票面的形式要多样,长、方、圆形都可以。
三、尝试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藏书票底版。
四、拓印阶段。
因地制宜地选取拓印方法。
五、总结方法,展示学生的作品
8、奇怪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奇怪的梦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2、通过启发回忆和想像,奇怪的梦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的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图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像、幻想和创造。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梦的情境,让学生从图片加上音乐和自己的幻想进入梦境。
二、回忆表述梦。
讨论:你曾经做过哪些奇怪的梦,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表述:把你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
三、欣赏作品。
欣赏大师和同学的作品。
9、迷人的游乐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迷人的游乐场学会观察各种娱乐设施,掌握各种娱乐设施的外形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迷人的游乐场学会融入到集体的环境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3、巩固各种绘画的方法,迷人的游乐场学会用适当的绘画方法来表现物体。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图片。
教学重点:表现游乐声景色和活动的氛围。
教学难点:各种娱乐设施和人物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游乐场的录像。
2、你去过游乐场吗。那儿有哪些娱乐设施?哪些娱乐是你感兴趣的?
二、教学新课。
1、分小组讨论。
谈谈自己在游乐场哪些最深刻,最难忘的一件事。
2、描述游乐场。
激发表现力。
3、用笔来表现游乐场的场景。
三、学生各自创作,教师行间指导。
四、作业讲评,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加深学生对梦的独特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思和色彩上讨论。
四、构思创作。
1、梦的构图。
2、梦的色彩。
五、学生绘画。
用创新的思维,画出最奇异的梦吧。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堂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的讲述的创作意图。
10、下雨喽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下雨喽能力。
2、利用色彩、粗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下雨喽
3、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下雨喽。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雨中的视频、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音乐声中,播放下雨的场景。
让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
2、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二、教学新课。
1、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来表现不同的雨?
2、用语言或动作,来表演人或动物在雨中的不同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三、情感互动。
1、分小组表演雨中的即景。
2、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对作品的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3、作业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讲评。
自评、互评、师点评相结合。
11、近大远小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近大远小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近大远小。
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近大远小。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放大课本中的范画。
做简易的取景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没有发现,近处的大,远处越来越小了,最后成了一个点。(是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你们能在这些图中找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能)
2、谁能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像这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实物?(见到过)
如:路边的电线杆、铁路轨道、长廊等。
3、请同学们拿出取景框观察透视现象,发现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4、出示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透视的消失点,在消失点上作一条水平线。
这条水平线就是视平线,是人的视点高低位置在画面上的反映。
5、教师示范:选择书中的一幅为例,先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好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临摹书中的一幅画,能较好的体现出透视现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透视方法。
四、作业讲评。
12、厨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厨房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有所了解。
2、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的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厨房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各类厨房的照片和影像资料
教学重点:观察学校、家庭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你家厨房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与大家说说吗?
二、教学新课。
1、欣赏图片。
电脑展示不同风格的厨房照片,让学生欣赏。
找出这几幅图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你家的厨房是哪一种风格?
2、播放视频资料。
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比较,说说不同之处。
3、走出教室。
到学校的食堂的厨房去写生。
注意画面的布局安排、餐具的取舍等。
三、作业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