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政平小学 王红霞
我校老师参加培训
李老师给我们讲课
乱针绣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视觉享受:明快的色彩、分明的层次、逼真的形象……绣娘们精湛的技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想把这种“藏在深闺人不识”的乱针绣吸收到美术课堂中,把这种美传递给我的学生。
可要学生拿绣花针来绣花似乎是挺困难的事,既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用画笔来代替绣花针呢?我可以让学生用两支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同时创作,新奇的绘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也可以缩短学生创作时间。这样的话,学生既可以感受乱针绣的魅力,又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尝试创作“乱针绣”了。
康达维斯小姐像 阿尔的女士们
乱针绣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而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其法一改以往“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苏绣方法,但又乱而不杂,密而不堆,技法千种,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立体感很强,呼之欲出,颇有西洋油画的效果!
传世八十余年来,乱针绣一直是"藏在深闺人不识",单是我们常州人民,对其认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在过去,乱针绣只是作为政府馈赠的礼品在市场上难觅其踪。不过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原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狄静女士为了发扬这一艺术瑰宝,已于大庙弄开设了常州第一家以面向市场为主的乱针绣工作室,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渐渐为大众所了解,也渐渐推出了许多作品面向大众。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家乡文化——乱针绣,感受乱针绣艺术的特点。
2、研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乱针绣特有的趣味,并借用乱针绣艺术中的色彩进行大胆地尝试与创作。
3、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乱针绣艺术的文化与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和绘画表现技巧;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品质与热爱地方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乱针绣艺术文化内涵与特点的了解和感受。
2、作品的表现与创造。
教学难点:
1、乱针绣针线排列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与表现。
2、色线的搭配。
教学对象:中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师准备:联系好常州乱针绣馆,备好车辆,作业纸,范作等
学生准备:记号笔、水彩笔、素描纸等
教学活动:
一、 看
1、教师课件出示典型的乱针绣作品,让学生试着猜出这副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设计意图:故留悬念,激发兴趣。
2、师生共同坐车去乱针绣馆,寻找谜团答案。
3、教师发放作业纸,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共同完成参观任务。
作业纸中可以涉及以下内容:
A、 乱针绣的有关简介,你知道了多少?
B、 乱针绣一般有哪些主题内容?
C、 乱针绣的色彩如何?为什么有这种效果?
D、 乱针绣的针法有何特点?你能试着画出几种吗?
E、 参观了乱针绣馆,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明确参观任务,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初步感受乱针绣独特的艺术魅力,初探乱针绣的针线排列技巧。
二、 谈
在参观现场,师生和场馆工作人员轻松交流乱针绣的创始人,简单的发展历程,创作主题,艺术特点,针线排列技巧,色彩搭配……
设计意图:了解和感受乱针绣的艺术文化内涵与特点;真物真境,专人讲解,富有科学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乱针绣独特的艺术魅力,掌握乱针绣的针线排列技巧。
以下环节可作第二课时内容
三、 忆
回忆乱针绣的针线排列特点,色线搭配知识……
设计意图:巩固重点知识,加深印象。此环节可作灵活处理,如学生参观后直接创作的,可以舍弃此环节;如果中间有间隔时间,且较长,建议用“忆”这一环节。
四、 学
用课件展示画乱针绣的过程。
A、 用记号笔确定底稿
B、 两支笔同时铺色线
C、 调整画面,画出小细节
D、 铺背景
设计意图:明确绘画技巧,掌握绘画流程,缩短教学时间,节省学生操作时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乱针绣特有的肌理表现上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尝试的技法,又具有乱针绣线排列的趣味,既表现其特点,又不拘泥与特点的表现的限制。在造型的表现勾线与不勾线、是否用特定背景陪衬等,都要进行充分的尝试与交流,使每个学生有所领悟与思考。
在色彩的搭配上,要鼓励学生用和谐色(邻近色)、三原色两两搭配起来的方式去创作。刚好与苏少版美术第五册《点彩游戏》有些相近之处。教材上学生用点的形式,产生间色的视觉效果,而这里我让学生用了线的形式。
在线条的排列上,可以引导学生用第一课时参观临摹到的针法大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里,并不是强调一定要和乱针绣的针法一模一样,不要过分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所创新。
五、 画
创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主题,画一副“乱针绣”作品。
2、用有规律的线体现乱针绣的特点,可以创新。
3、构图饱满,用色合理,画面完整。
六、 品
品的是针绣精神,一副令人赞不绝口的绣品是绣娘们用汗水、泪水和伤痛换来的。他们为了完成一副作品,可以马不停蹄、夜以继日。这样的状态,通常要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以及那种创新精神和团结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