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鸟的纹样
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像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形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嘴,或简化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形,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岛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形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
•出示鸟的写生画,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形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
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1•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2•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3•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
•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评价时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
•课题拓展:用写生的鸟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教学反思:上了这一课我不得不相信,学生的想象真的是远超过我们这些老师们。他们设计的鸟的纹样是相当的漂亮,而且富有创意。但也有些问题,如构图上,有的孩子总是小副作画,画面不够饱满。还是需要教师的提醒和引导啊。
第11课 水墨画鸟
一、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聋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囤画颜料、水怀,水墨画马图片。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杯。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工具及其相应作用,为本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与导人:
教师拿出一张宣纸,请两位学生上来随意点两点,教师在学生点的基础上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两只有趣的小鸟。一只正面,一只侧面。
教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墨画鸟。
(3)欣赏与感受:
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
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鸟,体会鸟的不同的形态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韵味。
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简单介绍、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4)实践与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根据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
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笔墨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浓淡,最后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水墨表现方法。
(5)展评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贴于教师设计的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对于水墨表现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适时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
布置课外作业:
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家禽或家禽图片,尝试用水墨进行表现。
(6)收拾与整理:
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 水墨画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笔、毛毡、调色盘……
2、 运笔方法:中锋、侧锋、逆锋……
3、 用墨方法: “笔尖蘸重墨”、“一笔墨用完”、“浓破淡”、“淡破浓”
4、 了解陈子庄和朱耷
教学反思:显然,学生对这种新奇的绘画方式很感兴趣,所以非常起劲。学生对墨色的掌握还是不错的。遵循了“笔尖蘸重墨”、“一笔墨用完”的原则,但对“浓破淡”、“淡破浓”这技法掌握不够,另外由于受写毛笔字的影响,学生总放不开胆子,不感侧峰运笔。那么在今后的水墨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