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个学期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学习对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但由于假期的缘故,学生可能对上述知识有些遗忘,因此,本节课还要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体验中逐步理解知识,体会出解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练习一的第一题:填空。依次出示前半句话。
学生分别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单位“1”和数量间的关系。
问:从这句话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不强求学生一定能说到填空中的百分数,意在复习百分数。)
二、核心过程推进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一放: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一收:
(1)交流问题
预设:a原计划造林的面积是实际造林面积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b实际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造林面积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c原计划造林的面积比实际造林面积少的几分之几?
d实际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造林面积多的百分之几?
(2)指名交流前三个问题的列式,并说明解题的思路。
二放:
聚焦第四个问题:实际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造林面积多的百分之几?
根据前面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你能解答上面这个问题吗?你可以画画线段图或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再解答,做完后可先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中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收:
呈现学生的资源
第一层次出示线段图,问:你看得懂吗?指名根据交流,进一步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
第二层次:分步出示两种列式的方法:
20-16=4(公顷)4÷16=0.25=25% 指名说说每步求什么?
引导思考: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单位“ 1”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20÷16=1.25=125% 125%-100%=25%
这种方法你能解释一下吗?指名交流。
2、出示“试一试”: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猜想后,列式计算(指名板演),理解2种方法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三放: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要求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怎样解题呢?
先重新回顾两题的解题过程,想一想,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再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三收:
呈现学生资源,引导修正,并总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少)百分之几,可以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少)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也可以先求出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少)百分之几。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审题后,学生各自列式解答。
2、学生可能提出除不尽的问题。
四、完成练习
1、第2~3题,
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教后反思:
教学时学生提出了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通过对所提问题的解答唤醒了学生对求相差分率的解题思路的回忆,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呈现出的作业情况较好,出现了两种方法的列式,在通过对第二种方法的讨论交流,学生掌握较好,并且总结出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作业中发现有少数同学在单位“1”的寻找上还有问题,少数学生小数除法计算不熟练,需以后加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