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知识中,感受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始动,生活引入
1、出示学校操场照片。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先要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
(3)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
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练习:
你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吗?指名说一说。
完成练习与实践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说说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完成第5题: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
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办法?
3、练习:一块菜地宽45米,长是宽的3倍。如果给菜地四周插上篱笆,至少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三)复习面积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纸上写出来。并思考它们是如何推导出公式的。
2、指名交流: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演示其推导过程。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小组合作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
3、教师出示网络图。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四、应用,提高能力
1、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4题
2、火眼金睛。
①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
②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③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3、对号入座。
①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 )
A周长面积 B 周长面积 C周长面积 D 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②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A5 B12.5 C 25 D 50
4、走进生活。
老师要给锅口直径是0.95米的锅子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比锅口直径大5厘米。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圈铁片,铁片长多少米?
五、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怎样复习的?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回忆概念,公式,回忆推导的过程,并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练习时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