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练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1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丁丽丽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要求学生说出成正、反比例量的关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  

2)用铜制成的零件的体积和质量。  

3)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  

5)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  

6)圆的周长和直径。  

7)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  

二、练习  

1、第9题。  

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表下的问题。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  

1ab成正比例,并且在a =1.5时,b的对应值是0.15  

1ab的关系式是a/b=       

2)当a=2.5时,b的对应值是(      

3)当b=9.2时,a的对应值是(         

2、甲、乙两人步行速度的比为56,从A地到B地,甲走12小时,乙要走几小时?  

四、课堂练习: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数据,学生判断其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并不困难,基本都能判断正确。但是脱离具体的情境和数据之后,有部分学生就有困难了。在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有同学又出现了困难,之前在教学第三单元的时候强调的一些注意的地方,学生全都忘记了。这也使我有了一定的反思,为什么学生这么容易忘记,知识综合起来,很多学生就有困难了。因此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真的是我们的课堂应该研究,应该加强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