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1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丁丽丽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体会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感受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表格。 表中有那两种量?  

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这两种量是如何变化的?  

2、分组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   

2)哪个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3)在变化中,有哪个量是不变的?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教师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试一试。  

请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几个问题。  

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关系。  

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也就是说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如果字母y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k(一定,k0)(指出式中的变量及不变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交流判断理由。  

2、练习十三12两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交流判断理由。  

3、第3题。  

求出周长和面积,并组织讨论问题。  

明确:当比值相等的时候,两种相关联的量才成正比例关系。  

4、补充: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②每人植树棵数一定,参加植树人数和植数总棵数。   

③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说出“一定”的量。)   

④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⑤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反思:  

正、反比例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联系旧知引入。让学生从熟悉的形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感受到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只有当速度一定时,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才是成正比例。由于事例为学生所熟悉,故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活跃。在观察中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发现表1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在比较中概括,让学生通过对例题和试一试的观察比较发现共同之处,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使学生较好得掌握了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