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认识正比例图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图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描点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图像进行估计和判断,体会正比例图像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呈现列表,复习导入。
1、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像例1中表中的数据,有时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表示。出示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理解纵轴、横轴表示的数量。
3、师先示范描点(一两个),
4、学生按照要求描出表示其他各组数据的点。
5、观察这些点的排布规律,用线连起来。
6、这就是正比例图像,。
二、研究图像,回答问题。
1、说说其它正比例图像中各点表示的意义。
预设:2小时行160千米;3小时行240千米;……
2、途中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师边演示边讲解: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一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同桌说说:一个同学说一个数据,另一个同学估计另一个数据。
三、完成练习,进一步研究正比例图像。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5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认识正比例的图像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学生经过描点后都能发现正比例图像是直线的事实。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利用正比例图像进行估计和判断,针对这一难点,在课上我加强了操作的指导,并和计算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了估计和计算的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