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应用比例尺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与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7图,问:从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义?
2、出示问题,引入新课。
如果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你能求出实际距离吗?
二、自主合作,探索方法。
1、学生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
教师巡视,选取不同的解法进行板书。
学生的情况可能有:
(1)5×8000=40000(厘米)=400米
(2)8000厘米=80米 80×5=400米
(3)5÷1/8000=40000厘米=40米
让学生说明每种列式的理由。
说一说,上面的这些算式在解题上有什么相同点?(都从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考虑)
2、介绍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求实际距离。
大家知道一幅图的比例尺时不变的,你能根据这个相等的比列出比例式吗?
学生列出比例式,解比例。
你觉得用解比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应该注意些什么?(单位问题)
3、你觉得各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4独立完成“试一试”。
你能用合适的方法求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尝试解题后交流,画出小明6分钟后的位置。
2、练习十一3、4两题。
重点在于第4题,引导正确测量图上距离,在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3、补充:
一种精密仪器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纸上,应画( )厘米。
四、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说说有关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五、课后开放性作业。
练习十一第五题。
教学反思:
由于上节课学生已对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有了了解,所以在本课的新授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我只是把学生的几种算法板书于黑板,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这么列式的依据。大部分同学都能自主地解答并说明理由,只有个别学生对于比例尺的意义不能灵活地应用,只会说不会用,看来还得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