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方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6。
出示,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学生先独自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师巡视,把学生中出现的几种情况板书于黑板。
讨论:对于黑板上的几种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交流。
明确: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再写出比,最后化简。
观察两个比,你发现了什么?
追问:这些比表示什么?
3、揭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追问: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4、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从比例尺1:1000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指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还可用线段的形式来表示。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比例尺,并介绍画法。
问: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它与1:1000意义相同吗?
让学生认识到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含义相同,并且能更清楚地表示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1
学生同桌相互说说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在指名交流。
2、完成第2题
学生测量、计算,交流。
你能把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吗?
四、全课小结。
比例尺表示什么?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绘制平面图出发,了解比例尺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在充分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基础上,自己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把学生中出现的几种情况及时板书,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确如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从而自然引出了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是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交流其实际意义,为今后灵活解题打下基础。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较好,只是有部分学生在单位转化时还会发生错误,有少数同学在比例尺的后面还加上了单位,说明他对比例尺的概念还没有真正领悟,课上我也少了一个辨析的环节,课后必须及时地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