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
1、教学例5。
出示,理解题意。学生写出组成的比例。
说明“比例中未知的项可以用x表示。
展示学生所写的比例,你能求出自己所列比例中的未知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交流:说说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订正。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突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解比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解比例。
2、完成练习十6、7两题。
学生说说放大、缩小的含义,并写出比例,解比例。
3、练习十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补充:照第二杯蜂蜜水中蜂蜜和谁的比计算,如果有45毫升蜂蜜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4、完成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解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去主动尝试求出比例中的未知数,大部分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能够解决,课中我展示了学生的两种计算方法,让他们说说思考的方法,在交流中逐步总结出解比例的一般方法。课中我也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后进的学生以关注,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