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额的实际问题,了解纳税在生活中的意义。
2、 使学生在经历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进行分析、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3、 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纳税的意义
通过预习,你对纳税了解了多少?学生交流。
说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你知道这些句子中缴税的情况吗?
1、水泥厂2002年向国家缴纳增值税210万元;
2、卷烟厂今年2月销售额3000万元,应缴纳消费税1200万元人民币。
提问:那么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学生读题。
提问: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你们会解决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交流计算的方法,问:你们怎样计算的?
方法1: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回顾解题过程,说一说这题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要求纳税额就是求什么?
4、做“试一试”
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买这辆摩托车一共化的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售价,二是需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
学生列式解答。组织交流。
5、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四、补充练习:
思考讨论
1、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3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演出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20% 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五、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重点讨论: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1-3题。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内容在教学时主要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分析指导要求纳税额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课堂较多地还给了学生。分段纳税是教学的难点,在这里可谓浓墨重彩,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大部分学生逐步理解了解题的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