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 )的大海]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 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3、 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二、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描红。
教后记:《赶海》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富有童趣,但离我们农村的学生太遥远,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激趣导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四、看图写话: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五、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赶海
追 浪花
乐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
教后记:在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时,我引导学生以另外一种形式阅读这篇文章。而这种方式,就是引导他们明白,作者是怎样记下这一次赶海的。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照映的写作方式,我不过分强调学生去模仿。因为这是次要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么写中间那三个自然段的。学生在习作时,才能感觉到重点段怎么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