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八册语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6-23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赵小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关注语气词。

3、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并能根据时间顺序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老师这儿有句名言送给大家,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说说你对成功的理解。

板书:爱因斯坦     谁能介绍一下他吗?

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来的一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名列第一。  

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伟大)

完整板书: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这个小女孩是谁?一个大科学家和一个小女孩怎么相遇的?又是怎么交往的?  

(板书:是谁?怎么相遇的?怎么交往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

2)、读顺句子,哪里难读的,多读几遍。

3)、读通课文,并标好小节序号。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交流:

(一)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学习生字词

出示:   蓬乱     

1)指名读正确

2     鞋这几个字怎么记住它?

3)看前面黄色的词,这四个词语都跟什么有关?蓄、蓬乱写的是什么?裹呢?拖鞋?(指出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外貌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关注:撮(多音字)  趿拉,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

       

1)读读这行字,发现有什么特点?(都是带有口字旁的字,是语气助词。)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语气助词?(啊、吗、呢、呀等)

3)这些语气助词通常放在句首或句末,强调语气,增强气势,同学们在朗读时能关注这些语气助词,并能正确读好,会使句子的语气增强。

请你在文中找含有上面这些语气助词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词的妙处。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评价。

2、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出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3、字词和句子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朗读,有错误的地方要指出相机改正。

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错误比较多的地方,再重点读读,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二)抓住“相遇”,理清文脉。

1、开始读书前,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找到答案没有?

2、交流

1)她是谁?(板书:普通)

2)在交流“怎么相遇时”,追问: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分别是怎么“相遇”的?

(让学生划出相关的句子,并提炼小标题:相撞 相遇 相邀 相处)

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老人。

    第二天,……

第三天下午,……

从此,……

仔细观察这四句话,你能受到什么启发或有什么发现?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课文内容……)

在学生按时间顺序叙述课文内容时,还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记叙文的要素来叙述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练练,再组织学生交流。

三、自主研读,感知人物性格。(机动)

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处”四部分,你最喜欢哪部分,就多读一读, 想一想,从文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小女孩各是怎样的人?

交流:指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学习得非常认真,课后大家可以阅读人物传记《爱因斯坦》,或者上网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相信你对文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会了解得更加清楚。下节课,由你们的语文老师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五、指导写字

这篇课文共有六个生字,前三个生字笔画比较复杂些,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看准字形,注意笔锋,写好每个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这课的教学设计很好,能通过这个词串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朗读,在学习生字词的同时,读好课文。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最后感知人物性格部分没有充分展开,如果有充足的时间,这个地方也是一个亮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对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相机出示:爱因斯坦挂图)  

 2、我们知道了爱因斯坦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那么,这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精读感悟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文中了解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几次相遇?(3次)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交流后相机出示句子:  

(1)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2)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3)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 “撞” “遇” “等待”等词语.  

下面就让我们细细的品读他们相遇的具体情况吧.  

2、读悟第一次相遇部分。  

(1) 指名朗读第一段。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指名读)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从爱因斯坦的外貌和穿着上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4)画出描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交流后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的什么?(体会到爱因斯坦正在专心致志的思考问题。)  

(5)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第一次相遇是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他表现如何呢?(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一情景。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平易近人、宽容、坦荡的胸怀。)  

(6)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之后,又怎样了呢?老师引读父亲的话。  

(7)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小女孩为什么纳闷呢?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  放声朗读父亲和小女孩的对话。  

(8) 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指名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对话,其余学生旁白.)  

(9)小结: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板书:相撞)  

3、读悟第二次相遇部分。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爱因斯坦。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指名让学生表演爱因斯坦说话时的动作。)  

 (5)分角色读第二段(男生读爱因斯坦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旁白。)  

(6)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板书:相遇  

4、读悟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的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为什么突然的穿戴整齐呢?(一是因为接受了小女孩的“教诲”。二是因为他要请小女孩作客。)  

(3)读小女孩的第二次讲话“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小女孩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到处摆着书架和书”、“桌子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4) 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想象一下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的样子。  

(5)分角色读第三段。(小组分角色读)  

(6)小结: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板书:相邀  

 5、诵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6、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抓住和女孩母亲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板书:相处)  

 三、拓展延伸  

 1、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你是否喜欢他?说说你的理由吧。  

 2、课外阅读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与同学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爱因斯坦             小女孩  

  (平易近人)        (天真活泼)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说说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来体会他的伟大之处,并让学生明白写小女孩是为了突出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再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通过互相交流体会,让学生更深的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