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八册语文《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6-23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赵小红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意蕴之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池上》。  

1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刚刚学过的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讲了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  简介白居易。  

1)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与李白、杜甫齐名,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你们学过白居易的诗吗?(《草》等)  

4、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5、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6、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  

2)指名说说,师生补充、辩证。  

7、指名读诗歌,齐读诗歌。  

二、学习《小儿垂钓》。  

(一)导入,解题  

1、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3、简介诗人:  

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原来是个工匠,半路改行,但他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4、教师过渡: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指名说说,师生辩证。  

(四)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三、作业:  

练习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  

教学反思:这首诗其实还是比较容易懂的,我让学生扫除了学习障碍后,学生会说诗句的意思,也能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感受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学习会读会背,达到了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诗中关键词语品读感悟,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两首古诗,练习背出感情来。  

2、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也能够背诵、默写了,是不是就学完了呢?不是!要真正地体会诗歌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关键的词语好好地品一品。  

二、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学习《池上》  

1  自由读一读,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率性)  

2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重点抓住“偷采”一词进行理解、体会:  

1“偷”在字典中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理解,即“私自拿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和“瞒着他人,悄悄地做”,你觉得这儿应该选用哪种解释更合理?  

2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补充讲读《社戏》片断——偷豆)  

2 )其次抓住“不解”进行感悟: 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5、有感情背诵古诗。  

(二)学习《小儿垂钓》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如果我们也像学习《池上》一样抓住“偷采”这样的关键词语学习全诗,你认为学习《小儿垂钓》该抓住哪个词语?为什么?(引导学生指向“学垂纶”)  

3、讨论:这个蓬头小儿是怎样“学垂纶”的呢?  

①侧坐:小儿学钓,尽量减小了目标,也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透着一丝情趣!  

②草映身:学垂钓最有模有样,选了个能够隐蔽自己的地方下钩了。  

③“遥招手”“ 不应人”:远远地向路人招手示意,让他走近了说话,不仅写出了小孩学钓的认真,更写出了小孩的机灵。  

4、在这“学垂纶”的三点做法中,你认为他学得最好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遥招手”“ 不应人” 不仅写出了这个小儿的活泼可爱,而且将他的聪明机灵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5、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5      指导表演。  

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指名当“学垂纶”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钓鱼的?(其他学生做导演:看看他“坐”得对不对——抓住“侧坐”、“草映身”进行。)  

师: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抓住“遥”字理解。)那我还得远远的。  

师:一别很多年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钓鱼的小孩儿,能告诉我到村里去怎么走吗?”  

生:表演“摇招手”  

师:走过去问:你这手势什么意思?  

生:你过来,我告诉你。不然,我大声回答你,就会惊跑了水中的鱼儿了。  

师(轻声地):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个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无限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两首诗为什么放在一课吗?(都体现了孩童的天真可爱,体现了童心童趣。)  

2、教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老师再介绍一首给你们。(出示或让学生听写袁枚的《所见》)。  

3、作业: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诵诗趣,好好体会《所见》这首诗的童趣所在。  

教学反思:这首《小儿垂钓》学起来更加有趣,这首诗里的孩子哪里看出有趣,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孩子的可爱。在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时,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原因,可见,这两首诗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