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十二册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6-21   点击:950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陈小英

第十二册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由古诗《村居》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  

2、板书课题,设问: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风筝为什么会有理想?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刘老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适时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  

2、检查自读情况,学生交流初读的感受。特别注意读准”“”“的字音。引导学生将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多读几遍,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尝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作者一看到这种情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由景及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抓住“又”和“每  

逢“等词语感受作者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摘抄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在写回忆性的文章时改如何开头,学生也懂得了一些写景对文章中心起的作用。在教学生字时,我还重视了这篇课文中的多音字,如:转、翘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2、生齐读课题。  

3、过渡: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新绿,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蓝天一只只风筝与白云戏耍。每逢这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刘老师。不见刘老师已经很多年了,他的微笑和身影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亲切的话语还回响在耳畔,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  

4、回想一下,有哪几件事深深印在的脑海里?  

5、作者为什么如此想念他的刘老师呢?谈谈对刘老师的初步印象。   

二、精读感悟,研读品析  

1、默读课文第4到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哪些细节描写,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乐观顽强和热爱生命?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记下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所得。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引导、归纳、整理和小结。相机出示关键语句。  

(一)笑谈腿疾,品悟乐观  

出示句子: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引导学生抓住强壮”“油亮,体会刘老师经常在使用右腿,使用拐杖,说明他经常在蹦跳、旋转、和奔走。  

出示句子: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一个字写出了什么?加红同学们为什么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笑声呢?  

(刘老师讲的故事太有趣了,幽默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什么?(笑对自己的人生、不自卑、乐观)  

2)刘老师的故事让我们这么高兴,为什么我们心中还泛起酸涩的感情?加红酸涩”  

(笑过之后,我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刘老师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同情。)这种感情还像前面那样热烈吗?(淡淡、轻轻、隐隐)这种淡淡的同情,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  

3)本来就让学生喜欢的刘老师,以他的幽默、乐观让学生多增添了几分尊敬。(师指板书说)加红尊敬”  

4)指导朗读句子  

我们先笑得那样热烈,又泛起淡淡的酸涩,最后充满对刘老师的尊敬,一句话里有三次情感的变化,你能读出来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旋转板书,品悟顽强  

1)标出具体描写圆木拐杖的语句或段落,自己再读读想想,有体会的可写一写。  

2)交流:有几处?写得最细腻的是哪一处?那我们就重点读第五节。  

3)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4)想读一读这一小节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放飞风筝,品悟对生活的热爱。  

1)终于要谈风筝了。你们都放过风筝,我想先听听你们放风筝时的感受。是啊,若仅仅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  

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2)交流,朗读。  

品三个亲自。这3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同样的耐人寻味的细节:亲手制作、亲自放飞、亲自追线。这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地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哪儿打动你?(亲手制作——刘老师的心灵手巧;精致的手工艺品)  

你被什么而打动?(生自由说)  

谁也被这句话打动?再来说说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当年的学生苏叔阳,现在已经两鬓斑白,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刘老师,内心充满了对刘老师的感激,不尽的思念  

出示:诗  

这位幽默乐观的刘老师,坚强自信的刘老师,放飞了一只只风筝的刘老师,你又遇到了他,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一写。  

交流所想,从中总结出刘老师在我们大家心中也放飞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苏叔阳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他在苏叔阳的心中又放飞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同时在我们的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但愿更多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2、以《难忘师恩》为主题,谈一谈你印象深刻的老师。  

板书设计:  

笑谈残腿     幽默 乐观   

认真板书        敬业 坚强   

放风筝、追风筝     顽强 自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三十年后回忆  老师时的心理独白来组织教学,力图使学生通过笑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例,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与文本展开对话,与作者进行交流,使孩子们能在读中感受  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的人生态度,感受  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真正理解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时我关注文本对人物细致的刻画,对有的词句引导学生去揣摩,只是还有个别学生体会不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