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八册语文《1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4-2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赵小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大家一定还记得孟郊写的一首诗吧,一起背一背:慈母手中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板书课题,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3.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这一课时,主要难点就是学生对段意的概括上,这段段落的层次也不够清晰,学生在段意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经过几次讨论,终于明白了思路,知道要怎样概括才算是完整的。今后,我要多注意这个方面。对于学生不懂不会的东西,应该是老师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 “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后,请大家为抱一下母亲,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我在教材解读上看到,四下的后半学期,要注意与高阶段的过渡,要把从句、段的理解,改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今后在这一点上,我要注意衔接和过渡,力求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课文中,我主要抓住了我对母亲印象的那句话,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到了字后的意思。只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学生好像都觉得自己的母亲没有作者的母亲来得辛苦。可能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感受也不一样,再说,学生跟作者的年龄有差距,他们不可能感受那么深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