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单纯的状物类说明文与状物类散文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说明文以“法”为主,而状物类散文除了“法”外,更有“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秦兵马俑》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运用详实的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向读者展现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秦始皇统帅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威神武,文中既有准确、生动的文字描述,更有作者思接千载的无限遐想,不仅赋予了沉睡几千年的兵马俑以血肉,更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那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3、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秦兵马俑》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学习其写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让学生借助《拓展阅读》预习,了解相关资料。
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些生字词。
借助《秦兵马俑》专题网站学习本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课后练习的8个成语。
2、校对默写情况,对错误的生字词予以提示。重点讲一下:乘:读shèng,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二、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2、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
生齐读课题。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
4、点击视频观赏秦兵马俑录像。学生看录象后联系课文内容和录像、以及自己预习的资料运用默写的词语谈初步印象。
(在这里,充分下放时间给学生交流。)
三、读顺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秦兵马俑的呢?你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了解过渡句。
2、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读一遍。
3、交流:刚刚读文的过程中,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
4、指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好听读标记。
5、评价朗读情况。
6、给课文分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思考:在分段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提示你分段了?(突出过渡句)
7、概括课文内容,并说说状物散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是什么?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请你自由读读,圈划标注。
交流:一些数字(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跟足球场作比较
观察与想象结合的句子
2、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从而揭示状物散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3、在交流中相机指导: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了解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你能通过读表现吗?自由选择任何一句,读出特点。
5、学生练读
6、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难写的字。
2、学生练习。
教后析:今天两课时是连上的,感觉上得都比较满意。在这第一课时中,预习的检查,即默写和说话练习,学生所展示的结果很好,默写中,错的词主要是所向披靡的“靡”字,而说话训练的过程也让这些词语得到了内化。今天,上得最满意的是圈划批注环节。在第一次批注中,学生大多只会交流一句或一段话,眼球不能停留于关键字上。于是,我选择了个别学生批注比较理想的先展示,然后让学生二度批注,于是学生就有点门道,所思考的问题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不会的,我们还是要下放,并教给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感悟课文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世界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就成为了秦兵马俑的代名词。为什么秦兵马俑受到如此地礼遇?一是它的规模宏大,我们已经领略了,还有什么原因呢?
(一)领悟:类型众多 个性众多
1、这些秦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各种类型的兵马俑,去聆听它们的呼吸声,进一步去体会它们的精美吧!
一读:默读第4—9节,圈出文中都写了哪些类型的俑?(指名答)
二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众多类型的俑的呢?自由读第4—9节,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通过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记住各种俑的特点。
2、 出示图,通过读课文,你能猜出它们各自是什么俑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3、 指名答:
你猜是什么俑?为什么?能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吗?
4、你最喜欢哪种俑,能读出它的特点吗?学生自由选择读。
5、交流朗读情况,相机齐读。
6、六种不同的俑让我们感觉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你觉得作者写得好吗?哪里写得好?
交流:外形描写抓住特点,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观察和想象巧妙结合。
7、作者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本课写作的特点,读读第十节,你会发现这种特点尤为突出?
(1)你知道“精美”的意思是什么?怎样的东西才是“艺术珍品”吗?(精美:精致美观。 艺术珍品:珍贵的艺术品。)
(2)那么,为什么说每一件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呢?默读第十小节,思考: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它们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作者观察到的,学生读想象的语句。
(4)自己读读这段话,是否能读出这些兵马俑的特点。学生练读,反馈、评价,配乐读。
(5)运用观察加想象的描写手法,写几种兵马俑。(出示不同神态的图片,学生练写)
(6)交流练写情况,评价,反馈。
三、总结延伸
1、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作为中华儿女,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最后一段。
2、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有很多的感受,写在读写本上。
教后析: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作者所运用的观察与想象结合的描写手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作者的描写有什么过人之处?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另一方面,我组织了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从学生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掌握了这种写法。一课一得,我觉得这堂课学生的收获就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