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十二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1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陈小英

第十二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4、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5、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太空中看地球时,地球是什么样的吗?是的,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板书课题,学生跟着老师写,教师提示学生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用尺子画。(教师示范)齐读课题。知道这个破折号的作用吗?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用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指导书写“低廉”、“匮乏”,理解“匮乏”、“低廉”、“回眸”。  

再用黑板出示几个熟词:锰、矗立、威胁、呼吁、潮汐  指导学生读准,理解“潮汐”。  

2、指名读课文,纠正指导,理解生字词。小结。  

3、同学们刚才学习了生字词,复习了几个熟词,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但这些只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看你是否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否能理清课文的层次。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其实,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用那么费劲。因为这篇课文有特殊自然段。板书:过渡段。你知道过渡段都有什么作用吗?板书:总结上文,总起下文,即承上启下你找到这样的自然段了吗?指名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现在,你会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指导学生把两段话缩减为一句话。现在你会根据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吗?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段的段意。  

今天,我们巧妙地利用过渡段的特点,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层次。但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们以前学过的过渡段都是一个自然段,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总起下文。今天的过渡段却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感觉很便扭。你能把这两个自然段合并起来吗?指名交流。齐读3~4节。  

4、是呀,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自读课文第一段。读懂了吗?等一会有很难的问题要考你们,给你们时间再读一读。读懂了吗?读懂了什么?  

教师小结,用引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人们热爱海洋的原因是——  

人们敬畏海洋的原因是——  

因此,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也正因为如此,海洋给人们的印象是——(喜怒无常)(板书)理解“喜怒无常”。在;你看来,海洋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发怒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因此,人们面对海洋时只能——(望洋兴叹)(板书)知道人们“望洋兴叹”的意思吗?知道人们望洋兴叹的原因吗?小结。  

5、但是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课堂练习:描红、临写《习字册》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学习生字及生词的,学生学得非常主动积极,他们也把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抛给我们全班同学。如:“望洋兴叹”这个词,我还补充了这个成语的典故,学生很感兴趣。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受到许多学生对海洋知识了解了不少,这为我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宇航员在月球上仰望太空,最令他们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因为它能发出——(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出示课件  

2、这蓝色的就是——(水)面对这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你会想些什么?  

3、海洋面积约3.4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吗?  

4、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联系生活来说) 出示课件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如:台风,海啸……这是海洋暴躁的一面……)  

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出示课件4、引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3、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人类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出示课件  

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678自然段。  

4、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  

5、齐读第三段。  

 “保护海洋”与“珍惜海洋资源”是否矛盾?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海洋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板书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   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教学反思:  

    好多对科学感兴趣的男生如:吴江炎、虞汇等,他们对“海洋”了解了不少。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另外,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了解不够透彻,如能源危机等内容,我让学生联系实际,从石油涨价、法国和英国核潜艇在大西洋相撞等新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语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