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六册语文《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1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沈秋芳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准备:语文学习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指读课文,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教后记:学生对于学习文包诗的体裁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本课时,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塞下曲》,初步了解诗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

2、上谁能把卢纶写的《塞下曲》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

出示《塞下曲》指名二三人读(相机表扬:你读的很正确,你读的也很流利)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就写了当年李广射虎的事情。

⑴李广是什么人?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请四个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寻找答案。

⑵读后交流: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板书:神勇无比

4、卢纶为什么要写《塞下曲》?怎样理解这首诗?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让我们边读、边想、边议,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教后记: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首诗,因为这首诗写的是李广。李将军是中国历史上可写之人,写他的形式多样化。而用诗的形式写李广,应该是最独特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古文就放在那里,后面文字既是解读古诗的,也是一篇现代文,把古诗与现代文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可以唤醒学生更好地写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能够感受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