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八册语文11、12两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邵瑜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材简析: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人物通讯,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真挚感人”。因此,可把“品悟语言,引领美读,感受人物品质,让课堂情感激越”作为本课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生字,体会词语意思;学习课文叙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语,做到以读促悟,读中见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段落,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印象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层次

过程:

一、介绍背景,揭示课题

12003年“非典”简介

2.揭示课题,读题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理清课文层次

四、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细读课文,感受叶欣的伟大品质

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一群白衣战士们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过渡:叶欣所在医院从28日开始收治非典病人。患有冠心病的先生不幸染上了非典,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叶欣是如何对待这样的重症患者的呢呢?仔细看看这部分内容,在“抢救病人“这一场景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方面进行了细致描写?

二、自主阅读文本,交流汇报。

第五自然段:

(一)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呼吸,静脉注射强心剂,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在课本上把这些动作圈划出来。(板书:划)

2、从这些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重点体会“拖”字)

3、小结学法: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进行人物刻画,感受了叶欣的人物形象。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内容。

第四自然段:

(一)叶欣身先士卒,从2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1、从“身先士卒”这个词语体会。

2、从“拒绝接听家人电话”感受。

学习第六自然段:

()“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预设一:

1、抓住“斩钉截铁”,通过对人物语言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2、对人物语言进行指导朗读。

预设二:

1、抓住“声色俱厉地关”,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什么是声色俱厉?这种态度一般是形容批评或对人态度不好,但在这里,你从“声色俱厉地关”这样的神态、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2、对“尽量包揽”这一词进行说话训练。

想象说话:叶欣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工作,早上,天刚刚亮……

夜色朦胧之际,她……

当一个危重病人前来就诊时……

师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体会,并且指导朗读。

第七自然段:

1、找出动词。

2、抓住“爬”这个动词,她为什么会爬?在爬到床上时她会想些什么?(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情感升华,发表感触。

1、配乐引读第8自然段。

2、选择一个角色,写心里想说的话。

面对遗像中微笑着的叶欣,假如此时你就在殡仪馆的告别会上,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同事  家人  病人 自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写作内容。

4、小结点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五、拓展延伸

在非典时期出现的一群英雄(出示图片,分别简要介绍)

三、拓展延伸

用今天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人,通过语言、动作等刻划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备注:本课由谢晓丽老师借班执教

 

 

12  “番茄太阳”

 

教材简析: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以拐杖走路心情无比灰暗时遇见在菜场卖菜的一家三口,女儿明明虽然是个盲童却有颗无比美好的童心,一家人的乐观善良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好,表达出明明一家对不幸生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及“我”受到他们美好心灵的感染,对小女孩明明发自内心的喜爱!课文文字流利清新,隽永深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一家三口之间和他们与“我”之间的脉脉温情,几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语言对话描写耐人寻味,心里活动描写优美细致,非常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品味,培养语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生字,体会词语意思;品味“番茄太阳”的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圈划批注等形式,明确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明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受到关爱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明明美好的心灵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2.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2.指导朗读有困难的段落

3.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我来到这座城市,心情为什么是灰暗无比的?

3.后来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的?

4.为什么会有变化?

(抓明明一家乐观的生活态度)

5.齐读课文14自然段

五、生字教学

1.范写“戚”等生字

2.学生识记,书写

附板书:

12  “番茄太阳”

明明              “我”

                 灰暗无比

乐观               温暖

教学思考:

我从作者的心情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我心情的变化,从而探寻与明明之间的关系,起到中心突破。

 

课时目标:

通过我心情变化和明明的关系探究,领会人物的品质。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初到这座城市心情是怎样的?

2.后来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二、继续探究“我”的心情变化

1.仔细阅读课文517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2.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三、深入课文,体会我心情变化与明明的关系

1.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得快乐起来的呢?

2.学生再读课文515自然段,寻找有关语句,并进行批注

3.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受明明的美丽、开朗、关爱

4.指导朗读

5.最后我被什么感动?

体会明明的善良

6.此时,我心里想些什么?(学生练笔)

四、生活拓展

1.理解课文三次出现“番茄太阳”的含义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作业

熟读课文

附板书:

12  “番茄太阳”

明明              “我”

                   灰暗无比

乐观               温暖

                  美丽 开朗 关爱              快乐

                         善良                 感动

教学思考:

学生理解基本到位,能较好地理解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