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第十二册语文《练习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3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陈小英

第十二册语文《练习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  

2、交流。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  

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有关农具的诗歌,并把它背下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对这些没有见过的农具非常好奇,所以我在讲解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从外形上认识这些农具,再从功能上认识这些农具。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板书 :                   语文与生活  

农具与诗句  

   

                       

第二课时  

一、诵读和欣赏。  

1、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的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  

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照明诚由江宁乘舟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  

4、再读诗句,了解四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读要描写的文字。  

3、读贴,注意行楷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练习描红,要一气呵成。  

5、反馈。  

三、口语交际  

1、审题。  

2、读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升天等。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吗?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  

4、交流话题。  

5、选择奥运会的话题交流,充分表达。  

6、小结。  

四、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辨析  

3、练习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读到《夏日绝句》时,不太理解,于是,我就给学生讲解了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这时学生终于明白李清照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了。在口语交际时,学生聊的热点话题比较多,而且都讲得头头是道。只可惜时间太紧,于是我就把它延伸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