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人类的“老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一系列的仿生学故事。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3、4、5自然段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述促读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老师,向大自然学校的具体例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蝙蝠与雷达故事导入,揭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人类的老师是谁?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4.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精读课文
1.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出示自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2)“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3)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你认为人类还需向哪些生物学习?
(4)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原理 机翼 剧烈 关键 教训 轻而易举
2.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1)学生交流讨论
(2)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
3.集体交流: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 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 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 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四、学生书写生字词
附板书:
7 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教学思考:
课文浅显易懂,主要抓住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来促进课文理解。
练习 2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处处留心”、“学习钢笔字”和“读读背背”
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2.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4.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5.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6.练写:磁悬浮列车真快啊……
7.全班交流。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教学思考:
学生练习片段较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说说写写”
过程:
一、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二、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续写故事。
4.全班交流。
5.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教学思考:
学生续写的结果多样,有继续上当受骗的,有不理不睬的,有反骗狐狸的,展示了学生的想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