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材简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通过练习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品读文字讨论交流得到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明白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的道理并运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作业交流(学习第5课叙述的方法切苹果)
2.交流要点: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最想通过课文了解什么?
3.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朗读词语
拦腰 生疏 幼儿园 循规蹈矩
图案 感触 五角星 鲜为人知
4.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轻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事?
2.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回答
共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邻居家的小男孩告诉我苹果里有课“五角星”,第二件事是我通过这件事的得到的启发。
4.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5.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教学思考:
课文内容很简单,学生在初读的课文的时候就已经按照课文的方法进行了横切苹果,因为兴趣浓厚,学生学的较轻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爱思考,善观察的品质,从而领会文章的内涵
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了解课文1—4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2.第3、4自然段。
(1)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写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话写“我”看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和人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这里写小男孩动作时用了一个“举”,表示他什么样的心情?
(2)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一句用“真的”和“果然”同第3自然段哪一句话扣得很紧?
3.小结:谁能说说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三、学习得到的启示
1.这个自然段里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指的是什么?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这一句该怎么读?
2.鲜为人知” 是什么意思 ?那么为什么在“感触”前面加了个“深有”?这个深层的感触是什么?
3.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
4.第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齐读第5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附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教学思考:
课堂主要抓字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了解到小男孩的创新之处,从而对第5自然段的理解达到顺理成章。
6 最佳路径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着重记述了他从一位年老体衰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自主选择”的白葡萄的方法,受到启发,于是他让工作人员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其路径被评为最佳路径。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别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种最佳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围绕“为什么说是最佳路径”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格罗培斯设计的路线为什么被称为最佳路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灵感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迪斯尼故事导入
2.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遇到难题)
第二段(3—4)(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获得最佳)
6.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解路径设计过程
1.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路径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5.齐读课文5、6两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4、阅读《创新的奇迹》
板书:
6 最佳路径
任其选择,给人自由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教学思考:
教学设计中,我把路径设计的过程提前至第一课解决,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顺畅性,通过课题导入让学生理解路径设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格罗培斯是如何设计迪斯尼的路径的?
2.指名朗读课文5、6两自然度
3.他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条路径的?
二、阅读课文1——2自然段
过渡: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看到老太太卖葡萄么?这和他自己的工作态度有什么关系呢?
1.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他遇到了什么难题?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三、内涵提升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四、总结延伸
1.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样评价格罗培斯的设计?
2.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教学思考:
学生大多认为设计来自于卖葡萄的老太太,而忽略了设计者本身的品质,通过课文的细读,引导学生了解了设计的关键在人,在于对工作积极地态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