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八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3-03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邵瑜

 

4.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课包含两首古诗《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前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同时,也赞叹了南朝的覆灭,流落处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刺之意。《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陈颢的作品,诗歌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既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景,又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学生分析:

学生学古诗的难点在于诗人表达情感的理解,春日的美好景象学生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时,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时了解时代背景,设身处地思考,可能会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叙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探究等形式,欣赏感悟诗句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过程:

一、谈“春”,导入

1.谈话导入(以春天切入题目)。

2.背诵课外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3.揭题,解题。

4.介绍两位作者:结合拓展阅读介绍杜牧与程颢。

二、说“春”,学诗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初步理解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

《江南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 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春日偶成》抓住云淡、风清、 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描写大好春景。

2.指名回答。

3.分小组合作学习,每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讨论理解。

4.小组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1)交流汇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交流学习方法

3)齐读古诗

三、议“春”,悟诗

1.面对相同的春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两位诗人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江南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春日偶成》抒发了作者郊游的愉悦的心情。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话。

3.交流写话内容。

四、颂“春”,背诗

1.多形式背诵这两首诗。

2.拓展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歌。

3.作业:收集春天的诗歌,开展诗歌接龙比赛。

板书设计:

江南春

绿映红   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楼台    四百八十寺

 

春日偶成

云淡   风清

花红  柳绿  近午的阳光

教学思考:

古诗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时代背景理解古诗的内涵。教学中,学生对第二首诗歌的意境能较好地感悟,对第一首的意境很难理解,只能半扶半放地进行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两首古诗对比学习,赏析古诗的写作方法。

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背诵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

2.指名背诵课外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赏读古诗,借鉴写法

1.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默读两首古诗,比较不同之处。

3.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4.集体交流。

相同之处:

第一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上句写景,下句抒情。

第二两首诗都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1)学生找出诗歌相同之处。

2)说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好处。

3)多形式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出示描写春景的诗歌。

《相思》 唐 王维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春宿左省》 唐 杜甫

2.指导朗读,说说诗意。

3.体会意境,迁移写法。

4.集体讨论交流。

5.说说自己了解的诗还有哪些也是这样的写法。

6.背诵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2.观察生字词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4  古诗两首

相同之处:

描写春天景色的,上句写景,下句抒情。

都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教学思考:

诗歌拓展教学比较吃力,上课不够生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