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语文《练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写作文时是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二、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辨析哪句话更加生动。
(1)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2)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3)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补充句段,加深理解:
(鲁彦《听潮》)
问: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体会到了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吗?
3、学习练习写拟人句:
(1)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2)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3)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4)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4、总结拟人句的写法:
(1)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2) 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3) 师生评议,师小结。
三、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1)自由认读。
(2)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3)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同时老师出示反映冬季北国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一说想到了哪些词语。
补充《沁园春 雪》
问:毛泽东在这首词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呢?请结合《沁园春 雪》来说一说。
你从这首词中还读出了哪些情感和思想?
(4)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1)练习背诵。
(2)集体练读、练背。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学习了拟人句的写法,学生学得非常有趣,懂得了拟人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一些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物;二是让人直接与物说话;三是让事物变成人,赋予人的说话、行为等特征。接下来我让学生学习写了一段拟人句,学生写得很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如何把事物描写得生动?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2)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1)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2)师小结。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1)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2)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3)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4)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讲得生动有趣,把自己家乡的特点都讲到了。只是有些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还不够大方,到讲台上来时有些羞涩。以后我要给学生多些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全员参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