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4、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5、阅读冰心的《小橘灯》和《寄小读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把含有生字的词语划下来,尝试理解的词语。
读通句子,不多字漏字,能流利地、正确地读课文。
2、交流:
指名把含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句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理解课文
1、思考: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写批注。
2、交流。
(1)成千盈百的孩子……小天使。
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导朗读,把儿童的活泼、多读出来。
(2)第三小节
这一段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冰心对孩子的喜爱?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抄写划出的生字词。
朗读课文,并背诵5到9自然段。
教后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把生字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学习生字、解释词语的能力,因此,要把时间还给他们。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带领学生学习了一半课文,为下一课时的拓展学习创造了条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认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春天是什么?
2、冰心奶奶从儿童的身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朝气,那么她是否看到春天的美景了呢?
3、学习5~9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通过朗读把花的美表达出来。
5、学生朗读竞赛,比一比谁的朗读最能把我们带到海棠树下。学生互评。
6、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同桌讨论,也可以在书本上写写自己的想法。
7、在冰心奶奶的眼里,花儿再美也比不过儿童,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与花儿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啊!
看着密密层层淡红的花,她宛如看到了……
这花开得这样饱满、烂漫,她不禁想到了……
三、小结全课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表达些什么?
四、拓展阅读
1、细细阅读《寄小读者》,把打动你的句子划下来,写下批注。
2、交流
五、总结全课
从学过的两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冰心奶奶是那么的爱孩子,难怪她这样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六、布置作业
阅读冰心的《小橘灯》,写一篇读后感。
教后析:这篇课文,我其实一共设计了两个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了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为学生拓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寄小读者》,在课内学习交流,从而对课文的学习是有力的补充,另外拓展了《小橘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