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八册语文1-3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2-23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邵瑜

 

第八册语文备课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在编写教材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4.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学生成绩。

5.重视阅读特色作业,实现每课一写。

三、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含上学期末执教内容)

培养良好的习惯8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

3、燕子

11

17、生命的壮歌

2

4、古诗两首

练习1

12

练习5

18、特殊的葬礼

3

5、苹果里的五角星6、最佳路径

13

19、沙漠中的绿洲20、云雀的心愿

4

7、人类的“老师”

8、三顾茅庐

14

21、古诗两首

练习6

5

练习2

9、祁黄羊

15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6

10、公仪休拒收礼物练习3

16

23、黄河的主人

练习7

7

11、永远的白衣战士12、“番茄太阳”

17

机动一周

8

13、第一次抱母亲14、我不是最弱小的

18

期末复习

9

练习4

15、鸟语

19

期末复习

10

16、天鹅的故事

机动半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材简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每个学期开始,我们总要学习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请同学仔细看图,这一册需要我们培养哪些良好的习惯?

2板书: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3.指名学生读题。

二、交流写日记的意义

1同桌交流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2.指名交流

3.补充评议

4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流写日记的方法

1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3小结

写日记要持之以恒;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日记要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4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四、作业:

坚持写日记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写日记

爱护图书

教学思考:

其实学生对写日记是很反感的。从上学期的日记来看,学生记流水账的有,每天写一种植物或喜欢的东西也有,但总不能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所以,我觉得在教学时要把写日记的意义这一部分讲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日记积极性,这样才能把这个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

 

第二课时

 

一、评价导入

讲评学生日记作品,交流写日记时还需注意些什么。

二、指导看图。

1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2指名交流

3同桌交流: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4指名交流

三、设计综合练说题

1以四人一组为单位,提出爱护图书的方法

2.以展演方式,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意见。

3.相互点评

4.形成共识

四、作业:

结合班级图书馆建设,制定班级爱护图书公约。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及时修补

 

教学思考:

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结合自己班级图书角建设,提出爱护图书的方法。

 

 

1.走,我们去植树

教材简析:

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学生分析: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已成为学生的共识,但学生真正参与植树的并不多,保护学生植树的积极性是必须渗透实施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插图观察、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明确植树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

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生字词,提醒同学要注意什么?

煦: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符:与“附”比较。

版:与“板”比较。强调左边笔顺。

乖:与“乘”比较。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纠正学生朗读错误地方

5.自由朗读感悟

三、理解课文思路分段

1.课文围绕植树讲了什么?

少先队植树、植树的重要性、植树的决心

2.按照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少先队员们去植树

植树的重要性

队员们植树的决心

教学思考:

诗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感受植树的重要性。

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

3.结合省略号进行写话训练。

4.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5.讨论、交流

(相机板书: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6.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4节。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述: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指导朗读技巧。

2.指名试着背诵。

五、拓展课文

1.阅读拓展阅读内容

2.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绿色宝库

教学思考:

课堂上的两个练说还可以。

 

2 第一朵杏花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学生分析:

杏花学生见过,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没有同学仔细观察过;通过课文中小男孩的行为可以结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观察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2.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3.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

2.尝试分段

出示分段提示: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  第一朵杏花

询问

观察

感受

 

教学思考:

学生朗读长句时错误较多,需要加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围绕杏花可以怎样分段?

二、学习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

三、学习6---15自然段

1.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6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拓展写话: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5.“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3.指导朗读

五、作业

反复阅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2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丝不苟

 

教学思考:

拓展写话没有到位,学生没有进入课文情境。

 

 

 

3.燕子

 

教材简析:

《燕子》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文章共4个自然段,分别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春天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生趣;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燕子是春天常见的鸟类,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动静结合、抓住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插图观察、朗读,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燕子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诵读、感悟、品味、理解,学习、积累书面语言;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进行仿写。

过程:

一、导入

1.背诵有关燕子的诗歌

2.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

俊俏  活泼  机灵  掠过

微风  烂漫  映衬  鲜艳

偶尔  圆晕  荡漾  稻田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5.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外形——赶来——飞行——休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3.作者抓住这些外形的那个特点来写的?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4.指名朗读。

5.作者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而不写其他的呢?(学习写作方法)

四、拓展写话

1.模仿这种抓住特点的方法写一种熟悉的动物。

2.交流写话内容。

设计意图:结合提出的语文“三个一”(每天读一点,每天记一点,每天写一点),开展当堂写话练习,促进学生习作水平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3.燕子

外形——赶来——飞行——休息

                   (羽毛、翅膀、尾巴)

 

教学思考:

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在强调了有关学习的常规后以春天燕子为导入。学生都见过燕子,询问谁仔细观察过燕子时,发现没有学生真正走近过身边常见的小动物,这时,我结合第2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细致、耐心,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

本课的教学中,拓展写话还算精彩,在第三环节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当场抓住印象中的一种动物写一段话,学生仿写的较好,当我读前面的内容时,学生都能准确地知道该同学写的动物。摘录片段:

四条粗壮的大腿,一根长长地鼻子,一双蒲扇般的大耳朵,这就是体格健壮的大象。

一身洁白的毛皮,一双红彤彤的眼睛,一个可爱的三瓣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2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作者从几方面描写的燕子?

2.作者抓住哪些特点来写燕子的外形?

二、动静对比,感受燕子的美

过渡:燕子除了外形很美外,它的飞行与休息也各有姿态,今天我们将学生这些段落,再次感受燕子的美。

(一)燕子的飞行姿态美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 想想这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飞行的轻、快)

3.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与快?(学生圈划出相关词语)

4.组织交流:

快:斜着  “唧”  掠过  已由……飞到……

轻:横掠过    小园晕  荡漾

(晕是什么意思?板画比较小圆晕与小圆圈,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到)

5.指导朗读

(二)燕子的休息姿态美

过渡:燕子飞累了,就落在电线杆上休息,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燕子休息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组织交流:

“几痕细线”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或条?

设计意图:设想通过文字的比较,充分感悟作者用词的美,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多么像五线谱哇”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在作者眼里,燕子的休息图成了什么?(谱写春天的赞歌)

三、品文赏析,感受春景美

过渡:燕子在赞美春天,二三月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作者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展开描写的。

1.组织交流学生感受

扣住几个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毛毛细雨”、“吹拂”写出了春的柔

“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的色彩

“赶集”、“聚拢”写出了春的生机

2.写话拓展:

春天是(      ),因为(                       

设计意图:落实每课写话训练

3.朗读背诵经典

4.激疑:文章写燕子,为什么又要写春天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燕子属于候鸟,春天的美景与燕子的美相映成趣,感受作者侧面烘托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1.阅读作者原作《海燕》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3.燕子

外形:轻快灵活

飞行:轻快

休息:悠闲

 

教学思考:

课堂上抓字词的对比,写作特色的感悟和朗读表达,在第三小节处理时所化的时间较多,导致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时间较少。但课堂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地利用方法进行迁移学习,做到了“教结构与用结构”尝试。

写话训练中,安排了“春天是(   ),因为(     )”小游戏,较好地实现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自己感悟的表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